演變複雜
面積2095平方公里、人口達逾1000萬人的本市獲視為全國社經發展中心。然而,過去數年,本市仍繼續因受氣候變暖嚴重影響而承受眾多損失。據統計結果顯示,2014年本市約有154個坊、鄉經常受淹。國際環境管理中心(ICEM)預計,至2050年此數字會增加至177個,佔本市總面積的61%。與此同時,氣候變暖會導致極端寒冷和極端炎熱的天氣頻發。
此外,因過去都市規劃工作和基礎設施設計欠效已給本市產生許多風險。其中,人口增加以及都市化速度飛快已給本市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另外,大量外省人湧入本市以及在市內各郡、聚集生活已給基礎設施、環境、社會管理造成巨大的壓力。
重視環保
過去10年,本市已取得突破性的社經成就。然而,隨著發展而來的是對環境造成不少負面影響如:出現極端天氣、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水資源污染、排水問題等。根據上述實況,最近,市建設廳已提出氣候變暖對本市造成影響的預報。據此,在未來10年,本市平均氣溫增加0.5至0.8攝氏度。然而,在西北區域雨量逐步增加、最多在古芝縣。至2050年,芹耶縣和平政縣仍是受淹最多的地方。
為了減少天災造成的風險以及適應氣候變暖,本市已制定並主動落實許多應對氣候變暖的行動計劃。在氣候變暖的條件下,加強管理資源和環保工作。每年,本市指導展開應付氣候變暖的工作。其中包括宣傳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近年來,本市朝著持久穩固發展方向前進,確保經濟增長、社會進步以及環保等3要素得以同步且合理地發展。據此,本市優先集中落實各措施,例如:加強普遍環保教育、完成建設環保城市的目標、意識到對環保的義務和責任;加強有關環保、應付氣候變暖的教育;鼓勵建設環保生活方式、形成環保意識、保持公共環境清潔、進而建設低碳、少排放廢棄物、善待環境的社會。
此外,本市正完善在社經發展政策、計劃、規劃中加上環保要求的機制與政策。加強環保科研活動、開發及應用高新技術在環保工作。引進防範和監控環境污染的先進技術、有效開拓和長久穩固地使用資源、保護大自然生物多樣化、節能、生產和使用再生能源。與國內外、各省環保組織配合,以建設應對氣候變暖的計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