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市電影舞台大學舉辦的“本市舞台劇-特點與發展趨勢”研討會上,市演技暨電影大學演員系主任陳燕芝副教授、博士指出,本市的舞台劇正脫軌,與自己的出發點正背道而馳。
藝術還是觀眾
包括舞台劇著名演員、導演、作家等藝人的13份充滿責任感的簡報在某種程度上,明顯地概括了本市當前的舞台實況。
幾乎所有專家的意見都公認本市自1986年已在形成社會化模式方面是領先者,並且至2007年已變成了私人化舞台,而北部才正在建立社會化舞台模式提案。然而至今,本市的私人舞台正黯淡無光。據陳燕芝副教授、博士指出,如今僅剩下數個舞台還演出,若干舞台僅還存在虛名,作品的數量與質量都值得敲響警鐘。
優秀藝人幸翠告知,作家看了彩排後經常抱怨導演將劇本全部刪改了,僅保留劇名與人物名字。這是值得顧慮的,因為作家所寫的不足是為了藝人發揮創意,以致發生矛盾,而舞台上的精彩作品卻越來越少。
劇作家阮秋芳卻不以為然。她表示已多年沒有事先寫劇本,只根據訂單來寫以免發生上述矛盾。然而,如何將受歡迎與具審美導向的劇本融合一起仍是難解的問題。如果劇本帶有審美導向性但卻不賣座,藝人要如何立足?
如何融入?
年輕人世界戲院舞台導演玉雄認為,舞台劇正在融入而並非已終止黃金時期,如今的觀眾有太多娛樂選擇。問題是舞台劇要如何融入,改變才不會被判“死亡”?
2016年國際舞台戲劇節的金牌得主蔡金松導演表示,不接受社會進步的競爭是退步的表現。不能一直抱怨電視遊戲節目發展搶走了舞台劇的“飯碗”,相反必須展開競爭。引領觀眾的嗜好是藝術工作者的責任。
導演玉雄告知,年輕人世界舞台以前每場僅售出15至20票,但仍要照常演出。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他已前往多個舞台,以觀眾的身份欣賞,並且邁向貼近觀眾的作品。舞台劇要邀請模特兒、電影明星來助陣吸引觀眾,而舞台劇專業演員卻不能構成引起觀眾關注並幫助自己發光發亮的因素實在讓人費思。於是,他與作家商討創作出符合自己標準的劇本。作家與導演一向都存在矛盾,但只要一起討論方案便會找到共同語言的。而《背媽媽去玩》、《如意人生》等正是最好的例證。
然而,導演玉雄也承認他剛才提到的上述劇本難以售票。舞台劇欲發展必須繼續製作娛樂性的作品。至於導向問題,私人舞台亟需得到政府投資經費與創造條件發展。不能要求私人舞台自行導向。
導演玉雄表示,他曾前 往菲律賓參加湄公舞台戲劇節,並且覺得他們的模式非常好。學生獲政府贊助劇票,即意味著舞台與政府要結合以讓年輕觀眾可以開心欣賞精彩的作品。而我國尚未關注到此模式,私人舞台也沒有能力投資。一旦缺乏對年輕觀眾的 導向,舞台劇難以獲得發展 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