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疫情對社會民生所造成的直接影響,國會和政府已發佈多項社會輔助措施。根據第68號《決議》,暫停勞動合同或無薪休假的勞工將可領取185萬5000元至370萬元的紓困金。因疫情而停工的勞動者也可領取一次性援助金100萬元。根據勞動與榮軍社會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8日,已有1040萬勞動者受益於上述政策,在30萬億元紓困計劃中,援助總額已超過24萬6290億元。專家們評價,上述有史以來的最大關於勞動者的現金直接援助計劃已幫助勞動者暫時渡過因疫情而造成的最困難時期。
然而,國民經濟大學校長范鴻章副教授、博士認為,社會民生政策規定的受益條件仍然複雜,尚有不少勞動者難以證明其處境。非正式勞工和外省勞動者所佔的數量不少,可他們因為難以證明其處境而無法從扶持政策中受益。范鴻章博士指出,今後,政府應考慮增加對因防疫實施社交隔離措施延長而失業的勞動者的援助金。同時,繼續輔助貧困戶、貧窮邊緣戶和老年人、殘疾人士、兒童、尤其是因疫情而成為新冠孤兒等社會弱勢群體。此外,范鴻章博士還建議加強照料勞動者的身體和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