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成了大貨船通行障礙
本市河涌系統十分廣闊,遍佈全市,從東面至西南與北雙向延長。按照規劃,有109條河涌具有水路交通職能,全長973公里,包括航道與內地水路。據市交通運輸廳數據顯示,本市現有40個海港,棧橋開發的總長度是1萬3959米342 個內地港口與碼頭。然而,這系統目前正被浪費,儘管陸路交通運輸日益超負荷與擁堵。
據第3區域內地水路運輸線港務經理阮玉石博士指出,目前本市僅開發了河道優勢的5%至10%,因為受到河道與護堤系統,橋樑淨空低等限制。例如乘客運載方面只開發若干條小功率的旅客線,原因是橋樑淨空無法滿足大貨船進出。或者從平陽省返回本市的貨物運輸主要是沿著13號公路而行。逾13個工業區與來自平陽的大量貨物已導致陸路交通極度擁堵。
至於西貢河流經平陽省的河段河床大又深,有些地方達近20米,完全足以迎接大貨船及來自工業區運輸集裝箱的駁船,可惜卻被荒置。理由是平利橋淨空只高1.8米,船隻行經必須計準潮漲潮退時間,導致貨物運輸受阻礙。除了平利橋,大約240道各類橋樑經過本市河道系統,其中200道橋淨空低於3米,對內河客運與貨運造成極大局限。
阮玉石博士認為,目前的內區有疊渠、雙渠,墊市-濱瀝河,具備與其他各省市內河連結或開發內地運輸線路的優勢。但這些線路只滿足500噸載重量以下的貨船,既造成浪費也無法紓解陸路運輸超負荷的燃眉之急。對於上述線路,本市必須投資挖掘拓寬河床至第3級,使千噸以上的貨船能暢順往來。同時盡快提升平利橋的淨空高度以開發西貢河交通,連接平福,平陽與本市,同奈及南部各重點經濟區。 這樣才能紓解陸路運輸超負荷狀況。
加重陸路運輸負荷,費用激增
本市是南部東區與西區的貨物中轉樞紐。雖然總的來說陸路、內地水路與南面西區之間的連接未發展,導致南部 西區七成的貨物要經陸路運回本市海港,令運費增加10%至60%。
據交通運輸戰略與發展院,從本市海港(柴立河)與芹苴海港(後江)連接,通過4條主要內地水路線,這4條線都必須經過米市河導致超負荷。這些路線有許多橋樑的淨空很低,如二娘橋、芒的橋、茶溫橋等,大型的進出口商品貨船都無法經過。
該院提出優先投資晉級從本市海港返回南部西區的內地河道線。具體是集中加快米市河晉級項目二期工程的進度,達到第2級標準,整飭芒的河道達到第3級標準。繼續改造芒的、茶溫橋。長遠來說,必須晉級安福港(永隆)、隆平港(胡志明市)以改善集裝箱裝卸能力,同時實施貨物集合與中轉職能。
交通運輸諮詢總公司(TEDI) 道路科長鄧黃協認為,為了縮短往來時間,加強本市與南部西區各省的水路交通連接,必須審議各種快速連接,包括米市河連接至屬於丐密-氏槐港區的氏槐河。循著這個方向可以挖掘各條新河涌,以便同屬於芹耶區的羅聯、寅西等河連接。
同時把同奈河連接到氏槐河而無須繞過芽皮-隆槽-同箏等河道。他說:“此區的水路運輸因為河道系統良好及運費低而受到高評價。然而,若要提高其吸引力,必須有接近貨物的計劃。這問題若是ICD河港系統大力發展將獲得解決。此乃地區交通連接必須關心與研究的算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