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每到端午,我們早早地被母親從夢中喚醒,帶著我們上山割艾,用 臉盆採集玉米和小麥葉上的露水洗頭髮、擦拭身體。母親說端午的露水金貴,具有生髮健體的神奇功效。
這天,母親帶著我們還像迎接新年似的灑掃庭除,再把新鮮的菖蒲、艾蒿、蒜頭、插於門楣,懸於堂中,再喝點雄黃酒用以驅瘴辟邪。
村裏的嬸嬸、大媽、孩子們還佩戴著碎布縫的,用五色絲線纏成的香包。香包內裝有白芷、川芎等香料,佩在胸前,馨香四溢,老遠就香氣撲鼻。這些香囊形狀各異,花樣繁多。瞧,我的是菱形的、小妹的是方的,還有圓形的。如今,家鄉成立了香囊編製協會,香囊製作日趨精緻。端午走進羌鄉洛河,特有的香囊和民間工藝品擺滿村鎮的大街小巷,已成為洛河情竇初開的女孩子送給情郎,傳遞體貼和愛意的專利,贏得許多遊客讚美。看,一位外國姑娘一下買了幾十個,她說回國送給親人和好朋友。
端午節,故鄉還有用油糕、粽子綴禮的風俗。臨近端午節的前幾天,母親、嬸嬸和村裏的大姐姐們,就將糯米泡好,晚上,坐在堂屋,圍在大蒲藍邊,用蘆葦葉包好粽子,在鍋裏蒸三十分鐘左右,打開嚴嚴實實的青青的粽葉,露出紅紅的棗兒,白白的糯米,一股濃濃的馨香溢滿屋子每個角落,這美妙的味道,絕非機器批量製作的粽子可比。咬一口既軟綿,又醇香無比、蘸著家鄉甜甜的土蜂蜜吃,真是香到心醉,甜而不膩。這時,人們便提著粽子、油糕去為老人、姨丈及朋友打節,送去滿滿的孝心和吉祥與祝福。
五月五日是屈原投江殉國日。為紀念屈原,古人借划龍舟、吃粽子等方式懷念屈原,驅散江中之魚。因此,賽龍舟,如今也是家鄉過端午的主要活動。
陽光下,嘉陵江碧波蕩漾,猶如給家鄉這座美麗的山城鑲上了一塊巨大的翡翠,為賽龍舟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預備,開始!”隨著裁判員的一聲令下,龍舟上的健兒們如同出征的戰士,個個士氣高昂,狠勁猛划,奮力衝刺!各種各樣的“龍”如箭離弦,你追我趕,力爭上游,誰也不甘落後,一個勁地向前沖去,欲爭群龍之首。岸上,觀眾們一聲聲“加油,加油”鼓舞的號子聲在嘉陵江畔此起彼伏,隊員們拿著槳,齊心協力奮力向前划著。江面鼓聲咚咚,鑼聲噹噹,號子高亢。那催人振奮,激動人心的場面,頓時,響徹湖面。
嘉陵江兩岸,人山人海,觀眾們伸長頸脖,駐足觀賞龍舟賽。每一條龍舟都牽動著觀眾的心,我的心猶如大海裏的波濤,時起時伏。老公所在的一組划龍舟的健兒們果然不負觀眾所望,他們沉著、冷靜、鎮定,揮動著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地划著。終於在眾多的龍舟中脫穎而出,遙遙領先,成為了群龍之首,我也和岸上的人一起歡呼雀躍、擊掌喝彩。獲勝者滿臉喜悅,神采奕奕,去領獎。沒獲勝的選手也一樣高興,重在參與。
端午節,一個人們永遠喜歡的傳統節日。端午,一顆粽子、一條龍舟、一片艾葉、一個香包,都寄託了人們對屈原的懷念和對親人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