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市场发展刺激消费需求 同美国互利共赢谈判贸易 越南有望成为美国供应链重要“链环” 经营户成发展国家重要支柱 知识经济为社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地铁2号线享特殊机制 混养鱼虾有助改造虾池 协助中小企业缓解资金短缺难题 企业期待谈判结果 越中发表联合声明

长者与多病缠身重担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越南人的平均寿命较高,超过73.6岁,但健康寿命仅65.4岁左右。现在,我国长者正面临着多病缠身的重担,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关节炎、癌症等慢性病。另外,还有认知能力下降、思维混乱、抑郁、记忆力下降等长者特有的综合症。

芽皮县医疗中心人员正在检查长者的健康状况。
芽皮县医疗中心人员正在检查长者的健康状况。

长寿但不健康

自从5年多前退休以来,住在本市新平郡的阮仲勋一直是统一医院医生们的常客。除了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外,他的乙型肝炎也正逐渐恶化,进入肝硬化阶段。因此,工作多年后,他还未来得及享受退休生活,就必须长时间接受检查及住院治疗。

在相似的情况下, 72岁,住在新平郡的裴文本告知,他已两次住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换手术。他透露说:“我有高血压病史,年纪更大,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更严重,导致动脉狭窄,危及生命。另外,我还患有糖尿病、腰痛、脂质代谢紊乱等。原以为老年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但大多数时间却是在医院度过,还得麻烦儿孙。”

据市卫生厅医学业务科副科长吕梦垂玲硕士告知,2024年,本市已为32万7552名长者诊疗,占29.5%。多数长者正承受多病的重担,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骨质疏松、失智症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长期累积后果,面临身体功能衰退、治疗并发症、药物依赖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多重风险。她说:“按照自然规律,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差。然而,由于很多人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加上对治疗态度过于轻忽,所以直到发现疾病时,已是晚期了,导致治疗不仅困难,而且费用很高。”

照护费用高昂

根据市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系主任阮文新副教授、博士、医生表示,长者的疾病模式已从传染性疾病转向慢性非传染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障碍等。这些疾病不仅导致功能衰退,还会增加残疾、视力丧失、听力丧失及慢性疼痛等风险,对长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长者口的保健费用比儿童高出7至8倍,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对于贫户、位于偏远地区的民户等。另外,长者对保健的认知仍较低,不清楚如何预防如高血压、关节退化等常见疾病,导致罹病风险上升,并容易恶化为慢性疾病。

市卫生厅人口分局分局长范政忠硕士表示,平均每位长者患有两种以上需终身治疗的非传染性疾病。病痛状况对长者的心理生活、日常活动以及社区融入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长者获得充分的医疗保健和咨询服务的机会仍有限,医疗保健系统尚未能跟上人口老化日益加剧的速度。

他表示:“大多数对长者的保健活动仍分散、零散,缺乏系统性,缺乏与其他与长者有关计划的结合,例如:缺乏为长者提供的居家照护服务;长者保健人力资源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长者照护工作质量未高;缺乏经费以在社区中开展针对体弱孤寡长者的保健活动等。”

面对上述实况,专家认为,卫生部门需加强并按有限、便利、可及、易于接触的方向提升基层医疗系统在提供初级保健服务、防疫及长者照护的能力;逐步建立专供长者的长期保健模式。另外,集中开展年度定期体检计画,结合为所有长者建立电子健康卷宗;同时建立长者健康的数据库,从而提取长者口的疾病模型,拟定贴近实际的长者保健政策。与此同时,建立并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长者保健网络,形成志愿者、合作者网络,以参与在家庭和社区中监测、辅助长者保健和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监管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