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鄉是水稻主產區,每家每戶都有十幾畝左右的水稻田。收穫季節,是農民最緊張的時候。提前收割,稻子沒有成熟,如果收穫遲了,水稻又會倒伏並“落籽”,產量也會下降。如果遇到惡劣天氣,還可能導致豐產不豐收的結果。
水稻收穫分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割。先把稻田裡的水稻用鎩鐮收割放倒,一簇一簇地放在倒茬上,我們當地叫“稻鋪子”。經過兩個太陽暴曬,就可以進入第二個階段捆稻。捆稻是把稻鋪子歸置在一起,捆成50、60斤的“稻把子”,然後,用尖擔挑到稻場上,碼成堆。為防止下雨,還要用稻草蓋好。第三個階段是打場。把堆在稻場上的稻把子均勻地鋪在稻場上,然後用耕牛拉著石滾,一圈一圈地碾壓、脫粒。最後是歸倉。把脫粒過的稻穀通過揚場,對稻穀進行飽癟分離,曬乾後,才能歸倉。
水稻收穫的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晴好天氣。但天有不測風雲,任何一個環節遇到陰雨天,特別是下暴雨,都需要左鄰右舍的全力幫忙,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記得有一次夜裡,我家裡打場,本來晴好的天氣,突然電閃雷鳴,眼看就要下暴雨。鄰居們白天勞累一天,晚上肯定在酣睡,怎好勞煩他們呢?我和愛人看著滿場鋪散的稻草和稻穀,欲哭無淚,只是瘋狂地拿著木叉搶收。要知道,這些稻穀是我們一年的心血,家裡所有開支都指望它呢!如果下雨前不能搶收完成,這一萬多斤稻穀只能作飼料了。
正在我們心急火燎的時刻,突然,稻場周圍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四面八方跑過來好多鄉鄰。沒有人說話,他們拿起工具就開始叉草、收稻,不到半個小時,1萬多斤稻穀全部收好、蓋好。此時,大雨傾盆而下。鄉鄰們來不及回家,全部躲進了稻場旁邊的廊簷下。燈光下,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個個灰頭土臉,卻開心地笑了起來。
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遇到急事難事,不用叫,大家蜂擁而至,事情做完了,連感謝都不用說。這種約定俗成的互幫互助,是只有在農耕社會才可能出現的。我懷念過往的秋收時光,懷念這份暖人肺腑的鄉土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