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人在脆弱、無助的時候總是會想起關心自己的人,而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我的母親。我八九歲時發燒、咳嗽、母親就整夜坐在床上抱著我,讓我的頭依偎在她肩上,能夠呼吸順暢一些,儘快入眠。
母親的懷抱是溫暖又柔軟的,而母親的脊樑卻是堅強而筆直的。每一個做了母親的人無論之前是多麼柔弱,之後她都會為了孩子選擇堅強,成為呵護孩子的“避風港”。因時所限,當初我理解並不深刻,可自己也有了孩子後才明白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無不時刻滲透著深沉的愛。
每一個初為人母的人,懷孕的時候難免還會好奇胎兒的性別,可真正生產的時候,作為母親的我們無一例外都會默默祈禱“只要孩子健康就好!”另外,母親的生產過程是會“遺傳”給女兒的。我母親生我的時候,昏去三回,所以我痛苦生產的時候,對母親所受的罪感同身受。
我是一個討厭嘮叨的人,可我有了孩子後,我也秒變成為和媽媽一樣的“老媽子”,“有風的時候別說話,小心灌了涼風肚子疼”、“平時穿衣別露肚臍眼,小心腹瀉”、“春捂秋凍啊”,只要孩子記住了這些嘮叨,他們就可以減少患病的可能,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有兒方知報母恩”才能明白“像疼愛孩子一樣疼愛父母”的重要性。“媽媽,天氣多變,你要多注意身體啊。”可是這時我才驚訝地發現,父母是太容易知足的一個群體。比方我母親至今還清楚記得我幼稚園時三八婦女節給她唱的一首歌:“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多麼辛苦呀。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每每提及,“那可是你第一次唱給我的歌呢。”母親臉上都會蕩漾起幸福的微笑,意猶未盡。
歲月流轉,“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場景,卻成為了流動在母親與我彼此心中的一首永恆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