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與梅先生見面使我們感到愕然,年逾八旬的他仍很健壯,還夠魄力騎摩托車,對人態度很友善。梅先生表示,自2002年起,他自願補路以及幫助孤苦伶仃和身有缺陷的人士。當初,與他一起參加補路的有同住美富鄉的兩個人。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一人逝世,餘下一人年老體弱,無法繼續與他合作,所以只有他一人每天默默地修補損壞的路段,以方便人們與車輛往來。
他經常在美富、和安兩鄉以及高嶺市若干街道進行補路。梅先生表示:“補路不是粗重的工作,但須要吃苦,我要去討一包包的瀝青混凝土回來,運載到損壞路段進行修補。”
值得欽佩的是,82歲的他天天都騎著摩托車去討修補物料,具體是從同塔交通工程建築公司運載重量約50至60公斤的兩包物料到距離5至7公里的修補地點。他視這種工作如家中工作一樣,越做越感興趣。眾多路人看見年老的他獨自在酷熱天氣中,滿身大汗把路面每個損處修補而感動,於是給他茶資,但他婉轉拒收。他表示:“我做的是小事,但目的是為大眾帶來利益。
我越做越開心,因為可以為社會貢獻綿力。”他的義舉獲到家人的贊成和支持。據他兒子梅伯孝敘述:“看見爸爸在路上辛辛苦苦修補路面(補路工作,必須利用太陽曬出的熱量使瀝青融化,才可進行),我們對他的健康很擔心,因為他已經年屆古稀,但爸爸說:經常運動使他身體健壯、精神抖擻,總比閒坐的好。”
梅先生除了修補路面之外,還用自己的存款購買大米贈給老弱及患病的人。目前有15個孤苦伶仃的家庭每個月獲他贈送由5至10公斤大米。一旦聽到有哪一戶家庭貧困,他會前往慰問和分擔。若路途太遙遠,他就託人上門送米。另外,他還自掏腰包修築一條100米長的小巷。他的善心好意,街區內所有民眾都有目共睹。因此,他的善舉獲得很多人響應,於是有人捐款,亦有人出力。上述小巷修築完畢後,民眾用他的名字給這條小巷命名,以勞記他的功勞。
我們問他何時留在家安享子孫之福。他笑著回答:“我會堅持做下去,直到身體衰弱和騎不了車的一天才休息。我幹不了大事,只希望可以為大眾作出小小的貢獻,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