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了越南中央《高齡人會》雜誌第135 期刊登由黎政同志在題為“讓那南方紅色種子永放光彩”一文,使我感慨萬分。
黎政同志記著,“1954年,抗法戰爭勝利,日內瓦協議簽訂後,黨中央委員黃國越同志攜帶胡伯伯的指示來到南方,胡伯伯囑咐各級各部門軍民黨政要嚴肅緊湊地推薦符合標準的南方學生,很安全地送到北方去,指示中胡伯伯還寫,這是為了南方革命和國家今後的需求而必須培訓和繼承的力量。
落實胡伯伯的指示,集結北上的學生以6、7、8歲起的兒童,符合指示標準的南方學生,為了送到北方培訓開始離鄉背井,遠離父母家庭親人,在年紀還很幼小的兒童時期跨越一個充滿艱難考驗的行程,到了頭頓海域,登上蘇聯、挪威、波蘭國家的火船經歷海上波浪洶湧震蕩飄搖揮船的痛苦,近一星期的折磨才到了北方清化省的岑山海岸,在中部的廣南、順化省的南方學生也同樣艱難困苦以陸路步行成百公里,越過邊海河17緯度分隔界集結到北方去。往後還繼續還有集結北上的南方學生還要穿越敵人的炮火,越長山步行3個月時間才到了北方。有的不幸因重病途中過世,他們永遠沒有返鄉的一日。
到了1955年,胡伯伯指導教育培訓部成立男生女生分開的各所內宿學生。從1號至28號學校,其中包括少數民族子弟學校,華人學生學校和年紀還幼小的南方兒童幼兒園,有的獲送到中國廣西南寧桂林學習”。
南方華人學生學校排在第十七號學校,稱南方學生第十七號學校,大約200人左右,這所南女學生分住在海防市樂濟街與兩個區域,同一個大處廚房,一個大食堂。讀書的時候小學到海防市一所華人小學上課。初中高中生集中到海防僑中學校上課,在僑中畢業的學生都獲政府送讀中級技術學校和大學。有10多位南方十七號學校生高中畢業後獲送到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培訓。歷經10多年的同生活、同學習鍛煉培訓,同甘苦,共分享從小自立生活的習慣。年紀大的同學學會關照年紀小的同學。大家相依為命,沒有父母在身邊的自立生活考驗鍛煉了每個人的思想意志。同學之間結成了有如親兄弟姐妹之情誼。
南方十七號學校榮獲政府頒贈三級勞動勳章,這是南方十七號學校學生也是南方華人的無上光榮。有部分南方十七號學校學生參加B戰場,越過長山回南方故鄉參加解放 戰爭,好幾位同學已為國獻出了他們的青春性命。
1975年,南方完全解放,南方十七號學校學生幾乎都得到政府先後調回南方從中部至南方金甌各省擔任重責。在胡志明市參加教育活動常聽到的如胡志明市教育培訓廳原專責華文教育專員陳標老師。第一、八郡與第十郡普通中學的校長副校長黃保君、黃金成、蘇良華,第五郡陳佩姬中學原校長麥倫國,第十一郡范文二中小學(啟秀)華文中心校長王沛川,高勝技術高等學校原校長陳滋民。還有國家頒贈河仙水泥廠技師勞動英雄稱號的徐光澤。雖然大家分佈在各省,但每年春節大年初四上午9時都在本市舉行南方十七號學校校友新春聚會,至今已連續30屆的聯歡聚會。久別重逢有說不完的話語,今日重溫老友之情,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少小離家老大回”,如今見面的只見白髮又一根。南方十七號學校校友 聯絡委員會正在策劃出版該校圖文並茂的回憶錄。
黎政同志記著,“2014年,越南教育部已總結歷經21年共有3萬2000南方學生獲送至北方集結培訓,這是南方教育歷史最大規模的大遷移,並達到3個成功的目標。共有1萬5000位南方學生已達至大學和大學以上程度的國家人材,不少南方學生已成為國家領導骨幹。如原國家總理潘文凱、原國家副主席陳德良、現任國家總理阮春福、胡志明市市委書記阮善仁,還有各省的領導骨幹。
南方學生──南方紅色種子永遠深深意識到種子光榮的使命,南方學生應是保證一粒粒名符其實的紅色種子。
如今回憶在北方度過了21個春節的甘甜苦樂,願“南方紅色種子永放光彩”,這是我們國家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