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瀝青路如一條圍繞著浦活自然保護區所屬的山腰與森林的線條。白濛濛的薄霧增添了乂安西部山林區村莊的夢幻、原始美景。碧綠的稔越河簌簌的流過雄偉的急流,浪漫的石灘分散在河兩旁,村莊內高腳屋頂的倒影,泰族婦女勤奮地捕魚、捕蝦的景象若隱若現。大自然的美景與人類的生活之間的和諧融洽在一起另這片土地更有吸引力。
芒旦是以前的名稱,目前分成納賽(逾120戶)和壕芒(近80戶),兩個村莊相隔一個斜坡。其他區域的人們經常稱這裡為芒旦。納賽、壕芒人不管去哪到常叫自己老家是芒旦。有可能這個親善的叫法已深深地印記在人們的腦海裡,隱藏著稔越河上游居民的自豪感。
至今,在納賽和壕芒的泰族人已記不得從何時在這裡建起村莊,僅知道芒旦從很久以前數十代泰族人已經在這片土地上居住了。相傳逾300年前,他們的祖先在奠邊萊州區,因缺乏居住地與田地,所以要去尋找一片新的地方以成立村莊、立業生根。他們分成幾批有親戚、血統關係的小組沿著越南-老撾邊界區,然後來到了乂安西部這地方。
高腳屋按古建築風格而建,其中屋頂是用沙姆樹木搭上。
來到乂安與清化之間的連接區,一組泰清人沿著稔越河和找到一個不太大但肥沃的山谷。那裡有小溪和沼澤,山林也不太崎嶇、危險以便於開荒。這小組決定在這裡成立村莊、建房屋。很快,泰族人社群就將這裡變成一個富裕的村莊,有各間寬敞的房屋以及一望無際的肉桂林,各肥沃的梯田並稱這裡為芒旦。
這裡的高腳屋是按古建築風格而建,其中大部分的屋頂以沙姆樹的木來搭成。在其他泰族人的村莊,很少人用沙姆樹的木,因為這種木獲蒙族人社群視為民族本色。因此,在芒旦的沙姆樹木屋頂獲視為一種特色,足夠給各遠方的遊客帶來好奇。不過,泰族人經常將木分成一塊較小與短,當放上屋頂時就整齊。
芒旦人很好客,他們很親善經常露出真摯的笑容、熱情的握手與最真誠的問候。很久以來,芒旦婦女在種綿花與織布方面就很著名。芒旦的土錦產品經常很柔滑,耐用,線條相當精緻。經過幾百年,芒旦人仍然保持這種古傳行業。在他們的屋簷下總是有一台織機,梭子呱噠的叫,還有很熱鬧的笑聲。
當一天的最後一絲曙光逐漸消失融入晚色中,也正是人民結束一天的日常工作。老、少、男、女圍繞著火堆一起品嚐山林的特色食物,如:糯米、魚餃子、烤雞、苦筍、湯等再加上一瓶接一瓶又甜又醇的竹竿酒。此時,歌頌國家、家鄉感情等民歌旋律與小銅鑼、鼓鑼、竽及別等樂器一同響起,讓人回味無窮。
即使時間流逝,但芒旦仍然保持著泰族人文化的傳統本色,從生存空間到語言、服裝、音樂、風俗習慣。這都是發展社群旅遊的有利因素,有助當地人多增收入來源,改善生活和為家鄉美景做出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