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智力
現年23歲的黃忠孝從在自然科學大學就讀一年級時,就經常到實驗室觀察教師和高年級學生做科研。可能生活化的主題和理論吸引了這名年輕人。上大學二年級時,他登記加入學校的研究小組。從那以後,這名年輕人已繼承並發展許多具國際規模的項目,帶來不少切實的項目。
黃忠孝的研究項目大部分都集中在為生活服務的人工智能(AI)領域。其中,有助識別車輛和發現交通監控視頻中異常現象的“處理交通攝像系統錄像”項目對為智慧城市服務工作起到重要意義。該系統有助根據車輛形狀和特點,自動發現街上發生的異常事故,為確保秩序治安作出貢獻。
從此,黃忠孝繼續研究“對視頻中對象進行分段以自動將視頻中人、車、物體等劃分”項目。此方法可以合成新的視頻,對電影、娛樂等領域,以及建設自動監控交通的智能攝像系統及發現異常事故的保安攝像系統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研究項目都針對智慧都市的原因,黃忠孝表示:“近年來,本市努力建設智慧城市,同時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與世界多個發達國家競爭。我喜愛研究,意識到本身乃至年輕一代的責任和義務是要為培育自己的城市貢獻智慧和知識。”
提高醫療質量
除了在世界各首席會議上發表的兩個為智能交通服務的研究工程之外,黃忠孝的“分類腸道內窺鏡圖像的新方法”項目對智能醫療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圖像如同醫生的得力“助手”,有助透過圖像作出診斷和篩選、發現常見疾病、內窺鏡圖片中各解剖點和指出患病危機高的區域,有助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
同樣,以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改善醫療質量為目標的大水鑊醫院解剖科醫生范光通(34歲)也曾在國內外各科學雜誌發表17個科學項目、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在《亞洲醫學與癌癥雜誌》刊登,有關EGFR基因突變和與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癥狀之關係的研究項目,有助正確地診斷和治療這種疾病,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以范光通為主任的研究題材為“骨髓細胞瘤的突觸素(Synaptophysin)和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的解剖特徵與表現”是從2015年起就在醫院中普遍應用,有助解剖醫生為患上這罕見惡性疾病的100多名病人作出正確的診斷。年輕醫生范光通的方針是“遲總比不做好”,自從到大水鑊醫院工作以來,他已主動參與協助其他醫生實現創意,從而摸索學習、形成構思、並詳細地匯總數據,為自己未來的科學工程建立前提。
在解剖科工作的范光通醫生和同事的主要工作是分析患者的細胞以尋找有關疾病的資訊。例如,對於癌症,透過細胞檢驗能確定癌癥種類、程度等,協助手術和治療工作。目前,他正研究關於漿細胞瘤,是一種免疫細胞,但變異並變成攻擊骨骼的癌細胞。范光通醫生的主管評價,這位年輕醫生有很多有關癌癥診斷的研究項目,也是一位活躍的共青團書記。他不僅勇於“起步”,還不斷努力穩步前進,為在第四次革命工業時代中醫療部門的發展作出貢獻◆
智慧都市調度中心現已集合各廳、部門的1000多個攝像頭。集合攝像頭和應用黃忠孝的研究項目獲視為有助本市管理交通秩序治安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