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從戰火硝煙到革新開放-我筆下的越南》這本書,收入100篇文章,其中從張加祥幾十年來創作和發表的大量作品中精選了95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寫作時間從他參加新聞工作不久的1970年一直到2008年,內容反映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歡慶勝利、生產建設、文化教育,以及越中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還有不少精美的散文描繪了越南秀麗的山川風貌。作品以散文通訊為主,還有綜述、學術論文和答記者問等。
該書收入的附錄中有3篇是有關張加祥2003年離任回國前原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授予友誼獎章的頒獎儀式,另外從越中兩國記者和學者有關張加祥的大量報導和評論中精選了兩篇。越南駐中國大使陳文律在為這本書寫的序中說:“張加祥是越南人民的老朋友。從1962年進北京大學學習越南語開始,40多年來,他一直同越南人民以及越南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特別是作為新華社記者常駐越南4個任期,18年,為宣傳越南、宣傳越中友好作出了傑出貢獻。從他文章的字裏行間,從他拍攝的照片,我們可以深切體會到他對越南人民、對越中友好那種始終不渝的寶貴感情。”
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張加祥退休以後繼續促進中越兩國攝影界的友好交往。2010年,他的攝影作品《武元甲大將》入選了為紀念河內建城千年舉辦的《胡志明時代的河內》大型攝影藝術展覽。他曾經陪同中國攝影家協會邵華主席、李前光副主席、顧立群副秘書長等訪問越南,從首都河內、廣寧下龍灣到南部胡志明市,同越南攝影界朋友和越南群眾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他多次參與接待越南攝影家協會代表團訪問中國,從首都北京到浙江杭州、麗水,再到廣西南寧、北海、桂林,每到一地,越南朋友都拍攝了大量精彩的圖片;他同越南攝影家一起參加“世界攝影家看河南”大型攝影活動,先後在鄭州、新鄉、鶴壁、濮陽、安陽、焦作等地採風;他陪同越南攝影家訪問承德,拍攝避暑山莊、外八廟、金山嶺長城和壩上草原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
近幾年,雖然張加祥沒有太多時間去採風,去從事攝影創作,但是他從沒有放棄攝影,隨時隨地捕捉美好的瞬間,捕捉美麗的畫面,在他的博客上、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他拍攝的精彩圖片。他和齊建國大使、高德可總領事合作出版的《金山銀海-越南》,書中採用的近200幅彩色照片幾乎都是他提供的,其中絕大部分由張加祥自己多年在越南拍攝。
張加祥是新華社高級記者、國際問題研究專家、資深翻譯家、攝影家,而張加祥自己說:“其實我就是個學外語的文弱書生,以外語為工具,從事新聞報導和國際問題研究,再加上一個攝影愛好者。”
關於人生,張加祥說:“每個人的環境不一樣,機遇不一樣,只要順其自然,盡心盡力,有所作為,問心無愧,就是不虛度一生。”在70歲生日的時候,張加祥在自己博客上寫了下面一段話:
人生道路上走過了70年。70年,沒有轟轟烈烈,沒有驚人偉業,有的是熱誠待人,踏實做事,沒有碌碌無為,沒有虛度年華。在親朋好友給我送來眾多誠摯熱情的祝福的時候,我也不想為此寫太多的文字,謹以老詩人臧克家的《老黃牛》一詩自勉: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等揚鞭自奮蹄。
孔子曰:“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興趣和責任帶來的歡樂,不但讓人忘記疲勞與煩惱,而且可以忘記年老,這難道不是既豐富多彩,又充滿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