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戶數量幾乎不變
回顧本市開始落實扶貧計劃的1992年階段,全市當時共有12萬1722個貧戶,佔本市民戶總數的17%;到第一階段末期的2003年底,減為1600個;至自2004年開始的第二階段,回升至8萬9000個和到2008年起的第三階段增至15萬2300個。到2014年起的第四階段,本市貧戶和邊緣貧困戶數量為13萬2600個。到2016年起的第五階段,本市考察將逾11萬5000個民戶加入貧戶和邊緣貧困戶名單,佔本市民戶總數的近5.8%。
目前,本市的第五扶貧階段快要結束,貧戶數量還約有5000個。但步入2019年至2010年的第六階段,本市的貧戶、邊緣貧困戶數量估計將增至10萬個,佔約5%。換言之,經過了幾十年,本市的貧戶、邊緣貧困戶數量近乎不變,一直處於10萬至15萬個之間。
此實際顯示,貧戶、邊緣貧困戶的收入增幅不高,缺乏穩定性。窮人的收入儘管有所增加,但增速太慢,甚至多慢於社會中其他各組(以生活水平計算的社會結構分成5組,每組20%)。貧戶、邊緣貧困戶很難脫離社會結構中底層,以躋身於生活水平更高之組。每當本市提出相應於本市生活實況和社經情況的新貧戶標準,就出現大量民戶在上階段剛脫貧,又落入新階段的貧戶名單的情況。此情況一旦成為慣例,不知道本市大部分貧戶、邊緣貧困戶何時才能脫離脫貧-再貧之循環。
貧富差距拉大
本市扶貧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功是已把收入最高的居民組與收入最低的居民組之間生活水平差距從1992年的逾10倍降至2014年的6.6倍。但此差距正呈擴大的跡象。據市發展研究院文社部原副主任黎文成碩士告知,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從2013年的6.5倍增至2014年的6.6倍和2015年的7.37倍。值得擔憂的是實際的差距可能更大,因為在考察過程中,大部分高收入階層通常沒有合作態度,拒絕回答與收入有關的提問。他指出:“若像目前只在主要的收入來看,就不能看出各階層之間的巨大差距。若在實際收入總額來看,將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換言之,所統計出的扶貧差距結果不太正確,也許遠遠小於實際數字。”
各居民組之間住房持有情況在積累財產的方面上呈明顯的分化。黎文成碩士告知,本市最富組持有的平均住房面積比最窮組的高近一倍。前組的其他房地產持有比例為49%,而後組的此比例只為8%。第七郡人委會主席黎和平指出,各地之間建設許可證簽發工作正存在的不一之處,在一些地方不需要申請建設許可證的時候,一些地方卻須等候15天後才有結果。
若住在各新都市區,或已有比例尺為1/500細則規劃經過了審批的項目,不用申請建築許可證,可立刻建設住房、別墅。若住在各現有的居民區,按規定,居民若要建屋,須繳納建設許可證簽發申請書、土地使用權證書、住房建築設計圖等,等候處理時間為15天後,才知道自己可建設怎樣的房子,具體是有多少層,屋前和屋後留空面積是多少等,令民眾感到被分別對待◆
黎文成碩士認為,教育領域貧富分化明顯地體現於教育類型的選擇。孩子就讀公立學校的家庭的條件與孩子就讀國際學校的家庭的條件有明顯差別。同樣,有一些家庭選擇須付款的醫治服務,或出國治病,但也有一些家庭生病卻沒錢治療。這些是正在社會中明顯體現的不平等跡象,不僅體現在收入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