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獲簽發食品安全鏈認證的農場以及生產、初步加工、經營單位每年將提供超過10萬噸家畜、家禽。具體是,雞肉年產量近2萬噸,豬肉逾4萬6000噸,牛肉5400噸,蔬果逾2萬3000噸。
與此同時,市農業輔助與諮詢中心也在安全產品供應鏈中再加入耕作總面積2054公頃、獲得無公害蔬菜生產認證的65個機構和個人。截至目前為止,已獲得VietGAP認證的本市果蔬生產單位有1128個機構和個人,總面積950公頃,年產量預計12萬3511噸。
當前,中心正繼續跟進7個單位的來源追溯提案,包括富祿工商服務合作社、福安工商服務合作社、新中安全蔬菜組聯合、梅花農業工商貿易合作社、越菇農業合作社、榕三岔路合作社、福平工商服務合 作社,總面積232.5公頃, 涉及398個農戶,每天獲貼上來源追溯標籤的蔬果產量達14.3噸。
至於畜牧領域,市食品安全管委會主任范慶風蘭透露,該單位正與有關部門配合加強檢查屠宰場,以確保原產地明確,嚴密監控屠宰能力。此外,各單位也加強對屠宰前的動物進行臨床檢查,尤其是辨識在屠宰區域被注入鎮靜劑的豬隻、注射鎮靜劑的商販的 行為。
市工商廳代表肯定,務求逐步淘汰市場上的不安全食品,極需建立安全食品供應鏈。此條供應鏈不能僅限於本市,而需要擴展至其他地方,因為本市的耕作、水產、家畜、家禽養殖面積越來越有限,而鄰近的省市有著這方面的優勢。相比之下,本市是一個大規模的消費區域,食品加工業也有更有利的發展條件。因此,必須與其他省市聯手建立無公害原料區,以擴大本市的無公害產品供應源。
在生產方面,各個畜牧、農業合作社代表肯定,這是無公害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實際上,在現代分銷渠道銷售的無公害農產品、家畜和家禽成本一向比傳統或未獲得安全食品認證或未加入安全食品鏈的產品高出三分之一。剩下的問題是,本市職能機關、分銷系統將如何為其他地方的單位提供耕作、養殖技術輔助,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標準。 同時,提供包銷輔助以讓養殖、種植的個人和單位安心耕作。
今年前9個月,本市已同隆安、林同、平順和滀臻4個省的農業與農村發展廳簽署協議,配合管理和連接銷售安全食品供應鏈中的單位的農產品、水產品,旨在配合監控管理源頭食品質量,確保在運送到本市銷售前的食品安全。本市也力爭至2019年底,在本市銷售的各省主要農產品、水產品均按照安全食品鏈來監控;建立穩定和持續發展的安全食品、農產品生產與銷售之間的連接關係,滿足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