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产位置
南部地区海南族裔华人的开垦与定居历史可追溯到我国阮朝时期,即阮朝于1623年在滨艺和西贡设立收税站,1679年在新美1修建城堡、官邸,之后举派阮友景统率到南部经略,于1698年成立包括福隆与新平两县的嘉定府,西贡当时直属新平县。 1802年,阮映在顺化登上皇位,年号为嘉隆并将南部地区分为5个镇,包括藩安、边和、永祥、永清与河仙镇,并于1808年将“嘉定镇”改称“嘉定城”。
华人,包括海南族裔华人在内的移居与定居进程并不简单,因为当初大部分人都是随着季候风乘船往南部地区的沿河市集从事经商。渐渐地,这里的人口日益增多。堤岸于1778年成立,京族人、华人以及其他民族兄弟毗邻而居,房屋相连,街区热闹,北南地区商品海上通行,应有尽有,这推动了华人乃至海南族裔在此成立各个稳定的经商单位,尤其是他们在经营、生活上守望相助,维护文化本色。在甲申年(1824年),若干海南族裔商人(包括韩满翼、苏合利、陈德成、郑世法)“将船商聚集一起,逾80人进行募捐,共募逾600两白银等,并在安定区购买了一块土地,大家都说此处山青水秀,在此建一座庙宇供奉圣母,可以报答神恩,团结同乡,敦睦宗谊。”2
在“进行兴建、找承包商测量地面面积,购买材料,建成一座规模庄严的庙宇,包括3间主房,一条走廊。本来是难做的事情却顺利完成,想不到也可以与南国其他各帮的会馆媲美”3后,供奉天后的琼府会馆工程获郑怀德记录在嘉定城通志4如下:“北南商品海运什么都不缺。大街北面有关圣帝庙(可能是七府会馆、即福安会馆)和福州会馆(即三山会馆)、广东(即穗城会馆)与潮州(即义安会馆)等3大会馆分别在两旁,西面是大街,中间有天后庙(即琼府会馆),西面有温陵会馆,南面大街起点的西面是漳州会馆(即霞漳会馆)”5。如此一来,通过历史资料显示,在南部地区的海南族裔社群同胞的开垦移居过程逾200年,并于1824年在嘉定成藩安镇安定村兴建琼府会馆作为里程碑。桑海沧田,时过境迁,如今琼府会馆依然座落在胡志明市第五郡第十一坊陈兴道B段276号。
2.华文碑文遗产:
南部是一块新地,有众多华人同胞生活,所以华人同胞的会馆、庙宇内碑文资料成为研究、了解西贡-堤岸-嘉定-胡志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乃至华人社群之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根据目前的统计,在琼府会馆还保留13座碑文,分别置放在会馆的前院和后方。具体如下:
-甲申年碑文(1824年)包括两座记录了韩满翼、苏合利的事迹。陈德成和郑世法集中所有人商量兴建庙宇。该庙获建在安定区域,资金源自88人捐款1955,3贯钱,换成白银为651两7钱。
-己未年嗣德二世碑文(1859年)。广州府松化县儒家是叶华岳编写内容和指出安定村的人是王基辕与母亲为会馆捐出自己的土地。大土街的28人捐650贯钱。次土街的34人在2年内捐出712贯钱。
-辛未年琼府会馆重修,无记载年代,但有提到周开攸先生与朋友重修会馆。辛未年的字句是由后来人们才刻上去,可能被误认为辛卯年(1871年)。
-乙亥年光绪元年(1875年)碑文,由庚午年华人举人、知县蔡廷贞编写。
-琼府会馆重修,记载乙亥年-光绪元年(1875年)2月,由庚午年华人举人、知县蔡廷贞编写。碑文中有提到一名叫陈氏平的妇女已捐助500枚大银币以重修会馆。
-琼府会馆弟子次重修纪念,记载民国二十六年四月(1937年)。
-修建琼府会馆球场碑记,记载民国五十年十月(1961年),碑文纪录维修三民学校校园。
-琼府会馆重建正室记廊防碑记,记载癸卯年民国五十二年(1963年),记录从1962年10月至1963年2月的重修过程,总共有198人借出144万铜钱。
-琼府会馆重建后座楼武碑明,记载戊申年民国五十七年十月(1968年)。
-西堤海南帮扩建琼府会馆两边横廊碑志,记载中华民国五十九年十二月(1970年)。
-琼府会馆加建后楼碑志,记载中华民国六十二年六月(1973年)。
-2007年11月30日第三十九任期海南会馆重修碑文。
-2008年3月8日第三十九任期海南会馆重修碑文。
在琼府会馆的13座碑文的特点是均以华文书写。碑文的制造材料是灰石、黑石。在碑文上的国号、年号与若干称呼的表现方式不同一格,有时使用越南阮朝的年号(如:己未年嗣德二年),有时使用中国的年号(如:乙亥年光绪元年;民国某年)。这也是历史因素所致,因碑文主要于19和20世纪时期刻制,是阮朝治理时期,但对于南部,当阮朝掌权不久后就被法国殖民侵占。因此从1860年起在碑文上编写的国号、年号没有根据任何规则。在同一时期可能使用多种不同的方式雕刻,并且在同一个地点但有些碑文亦刻上越南和中国年号。
1859年和1875年这两座碑文与其他碑文不同的有趣特点是刻有撰写碑文作者的名字:“广州府从化县儒家叶华岳撰写”和“由庚午年华人举人、知县蔡廷贞编写”。根据研究,目前在南部与北部、中部的碑文有不少差异,几乎在南部的碑文均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与形式简单,大部分没有撰写者的名字。
琼府会馆碑文内容的文学印记并不多,但这里的13座碑文衬托出感人的故事,展现海南族裔华人先辈的历史,团结互助精神。通过在琼府会馆内碑文上所记录的资料,可以看到同胞们在生活文化的丰富与多样化的历史,有助了解经商活动以及捐款重修和发展会馆事迹。
3.横扉和对联遗产
横扉和对联通常是木制、镀金,这正是华人同胞的各项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部分之一。而在琼府会馆目前还保留26幅横扉和9副对联。
横扉包括一幅信卷形横扉和25幅长方形横扉,统计具体如下:
琼府会馆的横扉每幅4个汉字,字体为隶书。在16幅横扉中有6幅横扉是刻在红色木材上、10幅浮雕金字是刻在黑色木材上。每一幅横扉均有刻制者名字。各幅横扉的特点是使用一个整体的字形浮雕和边框浮雕技术。横扉的边框装饰均为四灵(龙、麟、龟、凤)或四时(梅、兰、菊、竹)或一本书与一枝笔或一把剑等等。这些装饰不仅更加突出横扉的内容,而且还体现了刻制者的创造性与艺术审美观。
对联统计具体如下:
4.碑文、横扉和华文对联等遗产的特点:
文字特点:碑文是用华文的5种不同书体,如:楷、隶、行、草、篆。但使用最多的是隶书。
刻制碑文形状、材料:在琼府会馆中13座碑文的文字特点是均以华文体现。刻制碑文的材料是灰石、黑石。
制造横扉、对联的形状、材料:横扉和对联通常是木制、镀金,这正是华人同胞各项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部分之一,而在琼府会馆目前还保存着26幅横扉和9副对联。
在碑文上编写国号、年号和若干名称:在琼府会馆里的碑文、横扉与对联上编写国号、年号的表现方式不名一格,这也是历史因素所致。因碑文主要于19和20世纪时期刻制,是阮朝治理时期,但对于南部,当阮朝掌权不久就被法国殖民侵占。因此从1860年起在碑文上编写的国号、年号没有任何规则。在同一时期可能使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并且在同一个地点,碑文也刻有越南或中国年号。
编写碑文作者:在胡志明市琼府会馆,关于编写碑文、横扉与对联内容的作者与北部和中部则有不同之处。可以说,昔日西贡和现今的胡志明市这个地区人民关注的经营活动,也有可能是人们出于节约,不想投放一大笔钱购买石块和雇员雕刻,再说,撰写一篇碑文的首要原则是由一名凤采鸾章、铁画银钩的学者负责。由于作者以即时书写所想内容的方式体现,因此这里的碑文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单,大部分没有撰写者名称。
5.结论:
胡志明市是一个历史较短的新地区,但这里也是最大的经商中心,是国内不少民族兄弟的文化精髓荟萃、交流之地,其中包括华人同胞;因此,在城市的碑文、横扉与对联上的华文也有其本身的特点:
一:这里的华文碑文、横扉与对联的年代比较晚。
二:这里的华文碑文、横扉与对联内容比较简明、平易、含蓄,有时较单调。
三:这里的华文碑文、横扉与对联的特点是使用不同书体刻制,其中使用最多是隶书。
四:这里的华文碑文、横扉与对联大部分使用复合材料,易磨损,难临摹,故碑文若干文字模糊不清,对了解、研究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五:碑文内容简单,但提及社会生活方面广泛。与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也造就了胡志明市华人同胞碑文的独特之处。在碑文上的编写国号、年号、名称往往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1现今贡琼-阮廌街四岔路附近。
2甲申年(1824年)琼府会馆碑文记录。
3甲申年(1824年)琼府会馆碑文记录。
4不清楚郑怀德编写“嘉定城通志”时间,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本书于嘉隆年代(1802年-1820年)期间完成和阮朝有旨意寻找和收集旧书籍后,于明命第一年(庚辰年,1820年)献出。
5郑怀德,嘉定城通志,第四卷城池志。
参考资料
1.钦定大南会典事例,承天-顺化出版社,1993年,第四集,第三百一十一页。
2.胡志明市华人庙宇,胡志明市出版社,1990年,第七页。
3.阮玉诗:研究有关在南部华裔越南人会馆、庙宇碑文雕刻。
4.高自清,在嘉定的儒家,书本指引,第一百三十二至一百三十四页。
5.郑怀德,嘉定城通志,书本指引,城池志,第十九a页
6.大南实录,书本指引,第一册,第六十五至六十六页
7.郑怀德,嘉定城通志,主管文化国务府出版,西贡,1972年(包括汉字印版),城池志,第三十页。
8.大南实录,第二本,第四十页和郑怀德,嘉定城通志,书本指引,山川志,第二十八b页。
9.艮齐诗集,艮齐藏本,嘉隆十八年(1819年)
10.大南实录,书本指引,第二册,第二百八十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