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銷售期效、功能與實際不符的假貨,視銷售數量而定,若相當於正品價值3000 萬元以上或非法收益自5000萬元以上但不至於被追究刑事責任,將被罰款5000萬元至7000 萬元。至於違規經營食品、美容品、水產飼料、肥料、獸醫藥品等行徑,將被處2倍罰款。即是,如果賣假美容品,賣者將被處罰1億元至1億4000萬元。此外,還被沒收贓物、吊銷經營許可證1至3個月並繳納違規所得的非法利潤。至於生產假美容品的場合將被罰款1億4000萬元至2億元;如果售賣冒牌美容品,將被處罰1億元。對比之前法規,新規定對生產、銷售 假冒美容品行徑的罰款已調升2倍。
利潤比罰款高:難以根治
據某市場管理隊隊長表示,在打擊走私、假貨、冒牌貨行動中,經常發現假美容品。它是被造假最多的貨品。每當定期或突擊檢查都會發現假貨,中等到高檔冒牌貨都有,是通過小額途經進入我國市場。市場管理隊如果發現、扣押貨品,也只能作出行政處罰,所以造假情況一直難根治。剛查封了某郡兩條街經營假美容品的商店,翌月到另一街道檢查時,又見到之前被封商店的管理人。質問後發現,該店主又開另一家更大的店,甚至聘用原來的人員看管。該位隊長告知:“大量美容品、保健食品、美容品等被造假但難以根治是因為法律未嚴格管制。我認為僅交罰款未能起到懲戒作用。賣假貨的商店被處罰一億元後仍會開設另一家,因為假貨的利潤巨大。要起訴銷售假美容品行徑並不容易。”
同樣,河內市防打走私常務副主任武榮富專家強調,罰款雖已調升至1億4000萬元,然而經營假美容品所得的利潤卻高達14億元,如何根治?關鍵是要斬斷從國外進口和國內生產的供貨源。其次是加強處罰措施。罰款只是對經濟方面的打擊,造假行徑必須受刑事處罰。假美容品可能導致使用者臉部變形,可罰款僅數億元是未適當的。如果按規定交罰款便了事,就如同“竹籃打水一場空”,難以起到根治這弊端的作用◆
黃芳梅醫生、美容品專家告知,許多人使用假美容品後被毀容、損害健康、甚至失去了謀生能力。假美容品造成的後果不可設想。值得一提的是,美容品中的毒素可能致心臟衰竭、患皮膚癌及視力減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