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呼籲民眾參加社保
目前,民眾若要參加自願社保,大部分須自行到社保機關所屬各社保費收取單位瞭解資訊。要擴大社保覆蓋率,邁向全民參加社保的目標,各職能機關和社保部門不能等候有需求的民眾前來瞭解才提供諮詢、服務。因為如果這樣,非正式區域社保發展速度將會很慢。為了加快社保覆蓋率擴大速度,尤其是對於非正式區域,要對各行業、職業、勞動分組。然後先呼籲此區域收入較高的成份參加社保,再對收入較低的成份進行。
這是世界上多個國家曾採取的方式,我國完全可以研究學習。或可以同時把繳稅與參加社保相結合。所有發生繳稅收入的非企業生產、經營、服務類型須同時繳納社保費。此方式有助民眾省時省力,因為不必多次前往職能機關繳納稅款、社保費,同時也有助社保參加對象擴大工作更有可行性。
目前,多人不想參加社保,或正參加,但有意領取一次性社保金,不想拖至享退休金,原因是這些人對社保沒有信心。他們想,近未來的生活都不清楚,怎知未來5、10、15年形勢會如何?或有一些人儘管有錢,有收入,但不想參加社保。此實際要求涉及參加社保的利益、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等的一切資訊須確保公開、透明。關於參加社保的利益須得到明確地證明、解釋,才能鞏固民眾的信心。
職能機關的責任
社保政策的不符合道理之處是我國的退休金獲享比例居世界前列(最高的退休金比例為社保費的75%,而在許多發達國家只從50%至60%)。但多人獲享的退休金低於本市貧戶額,不少人因領取的退休金太少,而無法接受。之所以存在退休金的比例高,但領取的實際退休金卻少的不合理情況是因為作為繳納社保的基礎本來不準。
勞動者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的收入數年來已被勞動使用者分成兩份,並以其中一份作為繳納社保費的基礎。此情況對退休金和社保政策的意義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若未能解決此情況,將很難呼籲民眾參加社保。要為改革工作創造突破,應該規定所有薪資、津貼和其他收入來源都作為繳納社保費的基礎;同時逐漸減少企業的社保繳納比例。
社保政策改革目標是擴大社保覆蓋率,邁向全民參加社保的目標。具體是,至2021年,約45%已過退休年齡的人每月獲享退休金、社保金和社會退休津貼。此比例於2025和2030 年分別為55%和60%。此目標完全可能達到。但問題在於社保覆蓋的其餘部分將會怎麼樣?具體是2021年的55%、2025 年的45%和2030年的40%已過勞動年齡的人數儘管已逐漸減少,但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他們在沒有退休金、津貼的晚年將靠什麼為生?這是未來期間應該得到深入研究、考慮的問題,因為我國不久後將步入人口老化階段,而目前的社會津貼很低。例如,本市的老人津貼儘管是全國最高的,但每人的月津貼也只有38萬元,而且須等到80歲才獲享。對民眾而言,此津貼額主要具名義、象徵性,而未有減輕老年人的生活重擔的切實意義。
因此,在實施社保改革,擴大社保覆蓋率時,要注重同時設有短期社保政策,其繳納額、享有額和交易方式符合於非正式區域勞動者。國家的輔助要足夠和切實,才能協助大部分民眾晚年獲享退休金和社會民生政策,生活不會太困苦。這些問題如果做得到,改革目的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