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街道、受淹問題
市建設廳認為,人口遷移問題對基礎設施,尤其是本市的住房和街道帶來很大影響。具體是,僅在平新郡來自各省市的人數已達73萬1000人,比例佔58%,導致人口激增,故學校超負荷。許多學校必要將全日制上課改成半日制上課;每年本市新建13所學校,但仍未滿足實際需求。
其次是街道密度低,如果按本市過去12年建設交通幹線的進度來計算,本市街道還要160年才能達標。不僅如此,在地區空間發展總體規劃中,本市仍未與邊和市(同奈省)和土龍木市(平陽省)良好連接。
此外,生產、交通及工業生產過程雖有助本市發展,但也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僅在過去10年,本市農業土地減少逾3萬公頃。這意味著河涌、湖泊、低窪區的儲水和調節自然水功能被改變。混泥土化過程讓滲透面積銳減,大大地影響到排水問題。
基於上述情況,未來10年的平均氣溫將上升0.5至0.8攝氏度。在西北區域降雨逐步增多,尤其是在古芝縣。然而,在芹耶縣將會減少降雨,但仍是受淹面積最大的地方,約為1465公頃。若該縣的受淹面積等於第一郡面積的兩倍。到2050年,芹耶縣和平政縣將是嚴重受淹之地。而第九郡地勢低窪,是多條河涌融匯處,所以預測在未來30年,該地將成為本市嚴重受淹的第三區域(約750公頃)。
市建設廳評估,如果沒有恰當的解決措施,10年後,一旦出現強降雨或大潮汛,本市大部分面積將受淹及堵車。因此,制定應對上述問題的措施是必要和緊急的。
恢復江河景觀,加強各區連接
從以上論點,建設廳建議,在未來期間,本市應對具有能動性、創意性的區域放釋創造力及制定配合機制。其中,改變及結合發展都市交通,優先發展都市鐵路線,促進發展公共交通結合重組區域空間。連接平陽省和同奈省各座大都市的基礎設施以善用區域空間,增加吸引力、減少住房和基礎設施的壓力。
限制民眾搬到低窪、潛伏水淹風險的區域。同時阻止窮人大量群居導致漸形成貧民區;限制在市中心、工業區、本市通道區域建房;優先解除政策尚存在的羈絆,以讓工業區的工人可接近社會住房和社會設施,給來自外省的居民提供水電等生活條件。
其次是,核查現有的土地、資源、設施以良好開拓,為新勞務服務。其中,將傳統工業轉為其他具更高價值的工業和勞務。優先增加公共空間、綠樹、綠色設施以恢復河岸景觀,克服不同步發展的現象。此外,完善各區域的技術基礎系統及良好投資;加建都市服務設施以提高土地及開拓的價值;管理低窪區域;防止都市表面被“混凝土化”造成水淹、氣溫升高以及都市與生態環境缺乏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