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認同這個說法。的確,沒有任何鼓勵比家人的鼓勵更有力量。
我認識兩個同樣是愛好寫作的人,一個得到家人的認同和鼓勵,每逢有作品刊出,全家大小爭著閱讀,彷彿那是一篇名人著作,然後討論,指出優點與弱點, 最後媽媽會幫忙把作品從報張上剪下來收藏。漸漸地,少年人的作品已可結集成書。
有時遇上學生徵文比賽得獎時,更加是全家總動員盛裝出席頒獎典禮,彷彿他領的是諾貝爾獎。領獎完又是一輪拍照活動,有時更連親戚都邀請出席了。
旁人看起來,似乎很誇張。一個小小的獎狀而已,有什麼大不了?但是我卻有另一套看法,重點不在那份獎狀或獎品,而是家人的參與及鼓勵,它令少年人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正確的事,走一條很正確的路。於是,他會看到前面的路有光在引導,使他產生勇氣走下去。
就這樣,少年人在家人的鼓勵下,不斷地創作,投稿,也拿了不少獎項,他的文筆也逐漸成熟,在文壇上終於站穩了腳,開始稍有名氣。 但他從不驕傲,虛心聆聽四方八面 的聲音,稱讚也好,貶低也罷,一律接受。
最後,他出書了,一本接一本,他的文采,各人有目共睹。他的成功,固然是他個人努力的成果,但是,像凡爾納一樣,家人的鼓勵與支持,同樣功不可沒。
另一個也愛寫作的人,就沒有這麼好的環境造就他了。當第一篇創作刊出時,他興奮得不得了,馬上帶著報紙騎上腳踏車,由堤岸巴巴的趕往西貢去拿給父親看。他盼望可以獲得父親的一輪讚賞。
當他興高采烈地把報紙遞紿父親看,並指著自己的名字說:“瞧!爸爸,我的名字!”
他的父親卻一言不發地把報紙往地下一摔,厲聲指著他吆罵:
“你給我聽著!以後不準再寫這些爛文章!有書不好好地去讀,整天寫些不三不四的東西,將來可以靠這吃飯嗎?”
他無法描述當時從地上把報紙拾起來的心情。但,直到今天他仍無法抹去那份傷痛。
他當場感覺到,他的名字被扔在地下,他的自尊被踐踏著。他高高 興興地來,最後卻是含著一泡眼涘而回。
從此以後,他不再用本名投稿,改用筆名,用很多不同的筆名。也是從這時候起,他不敢正大光明的寫,而是偷偷地寫,像做著不正當的事,每逢有作品刊出,也只能偷偷地剪下,偷偷地藏起來。
一切都在偷偷地進行。
因為缺乏鼓勵,有時也會心灰意冷,沉寂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在所有人都忘記他時,又再執筆。
他也曾經領獎,更巧合的是,與那位有家人支持的少年人同台領獎。
但,他是孤單的。給他的掌聲,全是來自台下不相識的陌生人,那位少年人就不同,掌聲中夾雜著來自家人的鼓舞。典禮散去後,他瞥見他們一家正圍在一起拍照,他手上的獎狀在發亮,他的笑容是幸福的。
他呢?把獎狀偷偷地放在背 囊裡,然後避開人群,偷偷地走出會場。
一切都是"偷偷地"進行,就像在進行一宗不潔的勾當。
這就是兩個獲得家人鼓勵和缺乏家人鼓勵的例子,兩個不同的結局◆
(註:朱爾‧加布里耶‧凡爾納‧1828一1905。法國小說家,劇作家,詩人,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