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陈红河副总理视察 500 千伏电线第3段进度 东海禁渔令违反越南主权 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零售业频推促销活动 “绿色”物流行程:任重而道远 释放私人投资资源 实施核心任务以促进社经发展 数字化转型市场尚可强劲发展 2024 年东盟未来论坛分享有关东盟未来愿景的新创意 Horasis中国论坛: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商机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体 越南国家品牌5年内增长102% 加强河南省与中国南宁市合作关係 越南成为新加坡最大大米供应国

潮州花籃鄉情濃

生活的腳步一直不讓我有時間停下,哪怕只是半步。不過這一路走來卻很踏實,可以欣賞到西堤的風光,了解到華人的歷史文化,更能感受到每一位街坊的熱情……沿途的所見所聞與親身體驗,讓我走  到生命的盡頭也不會覺得累。
張蓮葉大娘(左)落實丈夫遺言把潮州花籃捐贈給“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 計劃。
張蓮葉大娘(左)落實丈夫遺言把潮州花籃捐贈給“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 計劃。
春節假期結束後,寓居第五郡的潮裔華人朱春鶯小姐帶著家裡收藏了逾半個世紀的潮州花籃來到“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交給我們,並說今天她是來實現父親的遺願的。這個花籃因為一位潮州大叔的心意而變得更加有意義,筆者決定在元宵節過後要到朱府走一趟,希望能從他們家人口中獲悉更多有關這件老物品的故事。

朱春鶯的父親名叫朱鎮湖(又名朱固海),是堤岸的第二代華人。現年78歲的張蓮葉大娘於1973年與朱鎮湖結為夫婦,那個花籃早在他們結婚前已經有了。張大娘說,潮州花籃在昔日的潮裔家庭中是必備的物品,它可以說是潮汕文化的象徵之一。對於潮州花籃在堤岸潮汕文化中的舉足輕重,筆者此前曾作詳盡描述,本文就不再復述了。

眾所周知,老一輩的潮汕人十分重視傳統文化。朱鎮湖與張蓮葉的祖籍同為廣東潮陽,他們的父母均是來自唐的第一代華人,所以儘管在異國他鄉生活了數十年,但他們一直保存著固有的家風,而潮州花籃是其家裡舉辦婚禮或祭祀活動的必備籃子。朱鎮湖在迎娶張蓮葉前,男家把各類聘禮放到花籃裡然後帶到女方去下聘,女方也把回禮放到籃子裡讓男方帶走。朱家的這個花籃規格比較大,按照張蓮葉的憶述,其家公在她和丈夫結婚前訂人製作,所以手工比當時市面上售賣的行貨較為結實。因此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依然完整無損,只是歲月把它與上面鮮艷的吉祥圖案染黃了。

朱鎮湖的父母都是非常傳統的潮汕人,早餐還是像在家鄉時天天吃白粥。打從回到夫家當媳婦那天開始,張蓮葉每天早上5時準時起床給家公家婆煮粥,並準備好之前醃製的烏欖、菜脯或腐乳、鹹脆花生等,等兩老起床梳洗後就馬上吃到白粥,這一習慣10年如一日。張大娘說,以前當兒媳婦不容易,尤其是潮州人嚴家風、重家訓,起居飲食和風俗習慣都得按照傳統實行。正如那個花籃,他們結婚後一直留著,一年有幾次會用上,平時則用報紙包起來,等到祭祀節日就會派上用場。張大娘還記得以前每年歲暮酬神時,家婆會把一些供品放到花籃裡,然後帶到附近的二府本頭公廟(即二府會館)去拜祭。在酬神的供品中絕對少不了潮州紅桃粿和發包。家公家婆去世後,除了傳承老人家歲暮酬神的傳統外,清明節登山掃墓時,張大娘也用該花籃放祭品帶去拜祭先人。由於出生在一個潮州華人家庭中,而後來嫁給了同鄉當媳婦,所以老人家也維持了潮汕人固有的家風,不過與上一代相比是少了點苛刻。逢年過節張大娘自己動手做紅桃粿,平時則煮些家鄉菜給丈夫與孩子們吃,像潮式蒸魚、潮州鹵水等。
潮州花籃鄉情濃 ảnh 1 潮州花籃所承載的濃濃鄉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時代的改變,很多禮節也日益簡化,近年來張大娘已經很少用到那個花籃了,但他們家依然保存著它,每年大掃除時,他們總會從櫃頂上取下並換上新的包封報紙,然後再放回原位。2020年下旬在收拾房子時,張大娘看到已經多年沒用的花籃放在那裡太佔位置,打算給了收買破舊的大嬸,可是卻遭丈夫阻止。朱鎮湖當時跟妻兒說:“最近閱報得悉堤岸有人收集華人懷舊物品以保存,你們聯繫給人家送過去吧!”經老人家這麼一說,張大娘取消了之前送給他人的念頭。然而,之後疫情嚴重爆發,加上朱老因病於去年5月份逝世,他生前“堤岸有人收集華人懷舊物品以保存,你們聯繫給人家送過去吧!”的叮囑卻成了遺言。對於先父的遺言,朱春鶯並沒有忘記,但礙於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所以遲遲未能實現父親生前的吩咐。今年春節前,朱春鶯到處打聽“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的聯繫方式,也曾想過把花籃帶到華文《西貢解放日報》社去拜託轉交,可是後來得到福建溫陵會館常務副理事長吳麗珠的穿針引線,朱春鶯代表母親帶著父親的心意來到了陳列室,把潮州花籃親自交給了我們。那一刻,她臉上露出絲絲欣慰!正因為這個花籃背後所蘊藏的感人故事,筆者才決定到訪朱家,很想從張大娘與其子女口中收集更多相關資料。朱春鶯還說,其實在花籃之前,其父親是叫她給陳列室捐贈兩張已有50多年歷史的凳子的,但她認為那凳子沒什麼特別,所以不好意思帶上。可是在我們登門造訪時,經他們同意,我們非常高興地收下了朱老生前的一番心意。
在歷時兩年半為保存華人文化四處奔波的路途上,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街坊們的濃情厚意,他們像是每一個普通平凡的我們的影子,但他們對民族文化傳承的情懷與心意卻令人肅然起敬。像朱鎮湖這樣的一位老街坊,活了81年,走到生命的盡頭卻對文化傳承工作念念不忘,那麼作為健壯的我們又豈能無動於衷呢!◆
為豐富陳列室的內容,希望各界華人同胞積極捐贈物品支持“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讓更多的華人懷舊物品得以保留和傳承。讀者如有相關物品饋贈,請撥電0938638043張先生代為接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