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的全名叫郭曾玉明,51歲,在芹苴市寧喬郡安和坊范伍佬街租房生活。她從小無依無靠,獲渭清天主教修女撫養長大。20歲的她來到芹苴市後就靠撿拾破舊維生。癌症已經進入第四期的阿明喘不過氣地說:“聽修女說我是華人,父親姓郭,母親姓曾。從小父母雙亡,舉目無親,只有陽哥而已。”
至於阿陽,他全名叫范陽,58歲,寓居芹苴市萍水郡龍泉坊。離婚後的他帶上兩個10歲和12歲的小孩相依為命,靠著夜間值守駁船謀生,月薪只有300萬元。兩人苦命的人相遇,他們結為兄妹一起渡過人生中的許多坎坷。從陌生人變成至親,一聲“哥”背後的感人故事。
都是苦命人
談到他們結拜兄妹的感情時,就要提起8年前他們在寧喬碼頭的相遇。當天下午,阿陽帶著兩個孩子到寧喬乘涼,當時他看到阿明在附近撿拾破舊。外表看上去傻傻的,早已被歲月摧殘容顏,然而總掩蓋不了阿明的善良柔和面容慈祥。他們互相打招呼,然後結識,很是自然地談起了自己的故事。一個孑然無依,一個單身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就這樣結為兄妹。阿陽激動地說:“兩人都命苦,但阿明比我更苦,她舉目無親,實在挺可憐的。”
43歲那年,阿明才感受到有哥哥的溫暖,如同胞兄般從心底喊出一聲“哥”。阿明很是開心,因為她知道往後自己不再孤獨了。8年來,他們兄妹倆雖然在不同地區生活,但仍互相珍惜,互相關照。阿明自己租房生活,靠撿拾破舊維生,而阿陽則有自己生活。萍水相逢的他們互相懂得珍惜、愛護對方。一聲“哥”猶如她人生中的一根稻草。
兄妹情比金堅
他們兄妹倆相親相愛也會惹人閒話,有人說阿陽想佔便宜,或阿明居心不良。兄妹倆只對那些閒言閒語總笑著回答“圖窮匕見”。
“阿明,給哥開門吧!”每天早上6時,阿陽騎行10公里路來到阿明的租房敲門。阿明也拖著疲憊的身軀開門說:“哥剛來沒多久吧!”。打招呼幾句後,阿陽開始幫助打掃房屋、折疊被子,煮水和給阿明準備藥物。安排妥當一切後,他又騎自行車返回家,下午4時左右又來一趟。他幫助阿明許多事情,尤其是準備藥物。日復日,每天阿陽都騎車約40公里路來回看望阿明。他說:如今她患重病,腦子不太清醒了,行走不便,無法按醫囑服藥。她又獨自一人住,當“哥”的我很是不放心。
患難與共
近兩年前,阿明覺得身體不適,診病得知患乳腺癌,已進入擴散階段。不幸的是,不久前在撿拾破舊時因交通事故腿部和頭部受傷。隨後癌症發作,腫瘤破裂出血,誰也認為她會撐不了多久。好在有一個慈善組輔助,送她去醫院治病,但需要人陪伴照顧。當時,阿明只記得唯一的親人是阿陽哥。阿陽毫不猶豫地點頭同意幫助還鼓勵道:“放心治病吧,我會照顧你。”
逾8個月來,阿明4次進出醫院治療,每次入院幾週到整個月。現在一個月就須住院半個月。阿明住院時,阿陽總會在身邊照顧,幫助準備藥物,飲食,甚至是個人衛生。他把所有是非當做耳邊風,因為這段時間如果沒有他照顧阿明,誰來照顧她呢?整整一年過去,每天阿陽都騎著殘舊的自行車把阿明送到醫院,然後接回租房來。有時候教堂週日開門,他還送阿明來到參加宗教儀式,有時送她到路邊攤喝咖啡。他們忌諱死亡,只談到開心的事情。在困苦的生活中,正因為有著一份“情”讓他們倆更加珍惜生命。下午5時多,阿陽已為阿明準備好飯菜,藥物和打掃房子後。“好了,我回家啦”,出門前還不忘囑咐:“晚上記得關門和把手機充滿電。”說完後,阿陽轉身離開,他瘦消的身影慢慢消失在昏暗的小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