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搓香架在和平後誕生的,分別一個45年和一個40年,是我兩位姑姐的搓香維生的工具,沾滿厚厚的血汗與苦樂。
45年那個是1975年南方解放祖國統一後,大姑姐在那個香莊工作歇業後,她返回家裡以搓香維生。於是,由四伯父和父親(父親排第五,兩人今已逝世)就為大姑姐(父親的大家姐)用木板和木條釘成這個搓香架,一對曬香架和買來一把10多枝長竹條用來曬香。
1979年,六姑姐(父親妹妹)不再上班也在家與大家姐一起搓起香來。於是,父親和表哥(三姑媽的長子,自小在我家居住)也釘個搓香架給六姑姐搓香。
每天清早,大姑姐起床梳洗後,她就把香膠粉和木粉倒進一個塑膠盆裡,按一定的比例把水倒進去混合,並用手不停地揉搓成不稠不稀團狀的香泥(即香膠),然後分成二,拿出廳外放在兩個搓香架上,再用一張布蓋上去不讓風吹乾。之後,兩姊妹去買菜,回來了交由母親做菜煮飯,兩位姑姐就開始搓香。
她們各自端坐在自己的香架前,左手握著一束染了色部分的香骨,白色香骨的一頭放在香膠上,右手用香搓板一壓,把香膠纏繞在香骨上,接著,巧手地一搓一挪出來後,然後力道全憑經驗,再在黃粉上下搓揉,順勢把一根表面光滑勻稱的香就搓成了。
她們一直搓至中午飯菜煮熟吃過後就繼續搓香,到傍晚洗澡和吃過晚飯後,又繼續搓。有時,若有好看的電視劇,她們才放下工作去看。要不是,晚飯後就繼續搓至深夜10時才收工去睡覺。
其實,搓香的原料很多,包括香膠粉、木屑粉、黃粉、香骨(即竹子劈成一枝枝幼幼的,有4至6寸長)、香料和香油等,大多是由六姑姐前往第六郡和第十一郡專售各種香料的香莊購買。有時,我們兄妹放假時都會幫忙去買。
常言道:搓香是靠天食飯。的確如此,當購買香骨時,得將一把一把骨腳染上粉紅色或紅色,留下原白色部分搓成香。所以當把香骨買回來後,要打開拿去曬太陽,曬了幾天乾了後才可以用。
以前,當兩位姑姐把香搓成後,早上放在門口晾曬,午飯後就拿過對面屋旁曬,後來只放在門口曬。每日下午3時,大姑姐就收起乾了的香,然後數成一把一把500枝或450枝出售。至夕陽西下後就把香、曬香架和曬香長竹條收回來。每天下午放學後,我們兄妹都會幫忙收回家,繼續放在門口把未曬乾的香或剛搓好的香讓風來吹乾。在曬香的過程中,要多次把香收起來再展開來曬,好讓香枝快乾和乾得均勻。
做香行業最怕的是雨季。所以每到雨季,我們要常看天氣的變化,把曬香架和香枝收來收去,搬出搬入,十分辛苦。有時,我們幫忙收時都會把普通香和檀香,或曬乾與未十分乾的香枝弄亂了。如果沒有陽光,香枝久乾,不能交貨。我家做香雖然都是購買上等的原料,但有時買到劣質原料就十分難搓。尤其是買到不好的香骨,當香枝燃起後被熄火,遭客人投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