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超市選購國貨。
面臨困難
最近,工商部、本市各部門與經銷商配合舉辦一系列供需聯結研討會、論壇和會議,以加強交流,為企業創造出口和進入本市超市的條件。但據多家企業稱,讓貨物在超市上架並不容易。
某加工食品企業所有者黃秋燕表示,近一年來,該公司已投入所有資源並連續參加各個展覽和會議。公司的燕窩酸奶、新鮮燕窩、精製燕窩等產品現已進入若干餐廳和酒店,並且獲客戶高度評價。然而,要擴大生產規模,為合作組的成員創造就業機會,企業必須尋找其他分銷渠道,尤其是超市。至今,公司已登記與本市最大的3個經銷系統合作,並且參加數十個聯結會議,但結果仍是口頭承諾!
根據計算,務求能在超市上架,可以肯定公司必須接受虧損,因為除了高達銷售收入30%的折扣率外,企業還要參加貨架費、開編碼費、開展促銷活動等。平均而言,在超市銷售的總成本約佔營業額的50%-55%,但如果在餐廳和酒店銷售,成本和折扣僅為20%左右。
專為多家超市提供特產的公司總經理也表示對“請給予”關係不滿意。實際上,許多經銷系統的負責人都是非常開放的,但當與員工接觸時,行為就不同了。同樣的產品,該單位可以上架,但其他企業則被施加非常嚴格的標準,使他們望而卻步。經銷系統本身必須與自己的下屬商討,為企業創造獲得平等的最佳條件。在合作過程中,超市需要對供應商進行評分,改進支付方式從寄賣到“買斷,賣出”,以方便企業進行投資,改造和發展新產品。
經銷渠道需要多樣化
將商品引入超市本身已經困難,但即使是在貨架上有了自己產品的企業也難以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某超市採購部副總經理告知,在化妝品類,跨國企業經常舉辦大型促銷活動。所有促銷費用均由供應商承擔。以這種方式,原已薄弱的越南企業變得越來越困難。在負責採購部的近20年來,他發現國內領先企業的產品也只有1至2種,沒有任何促銷活動。而超市裡的大多數產品組,如果沒有進行促銷就不能銷售。不能售出的商品將堆積並從貨架上淘汰下來,而品牌將逐漸被消費者所遺忘。對於大多數本地企業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事實。
在價格和折扣的壓力下,許多企業表示他們也制定計劃以使銷售渠道多樣化,避免依賴超市。根據某研究中心的統計,越南的購物者平均每年有6至7個購物渠道,所以顧客可以在很多地方體驗企業的產品。因此,企業不應依賴任何一個渠道,當然在同一渠道中,更不能依賴一個零售商。
如果經銷渠道多樣化,企業在與零售商合作時不需花很多錢來維持昂貴且有風險的銷售措施。相反,可以使用多渠道優勢以在談判中施加壓力。西貢食品公司的經驗表明,在建立基於傳統經銷渠道的銷售網絡後,該公司的營業額增長了30%。
為了解決商品供需問題,國家需要加快合理投資,發展分銷系統,同時加強國內貿易促進,為國貨創造發展條件。事實證明,以出口來立足的企業的黃金時期已過去,取而代之是擁有超過9000萬人口、購買力潛質大的本地 市場將成為企業在出口市場收縮背景下的“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