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彩墨年華”的主題來看,此次展覽不僅僅是5位知名畫展的一次作品展,她同時道出了水墨畫在越南、在本市美術歷史中的悠久意義,還有五位畫家在這歷史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具有的影響力。
各界華人同胞應邀出席“彩墨年華水墨畫展發佈會”。
還記得在讀初中時,已常在華文《西貢解放日報》上看到李松年、張漢明、李克柔、張路和黃獻平的相關報導,尤其是他們的作品屢在“文藝版”上出現。投身新聞工作後,在時任報社領導的陸進義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跟華人美術界的書畫家經常有互動,特別是每年出版的《春刊》,必須有兩大頁是刊登他們的作品,這一傳統至今仍得到維持。從這些互動中,初出茅廬的我,與這幾位著名畫家從陌生到認識,後來再從認識變熟識,到現在已經是深交了。
這20多年來,他們看著我成長,我卻見證了他們以自身對藝術的不懈追求,為華人水墨畫藝術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他們 更用自己的熱誠,弘揚了民族藝術,培育了後繼力量;直到近年他們榮獲國家授予人民藝人、優秀 藝人、民間藝人等高貴稱號,我有幸成為了這段歷史的見證者,甚至是參與者。他們對越華水墨畫壇 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大家可想而知了!
“彩墨年華”所展出的作品,也許僅是他們的丹青人生中的一角,但這些作品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水墨畫的那些山明水秀、鳥語花香框架,更多的是融入了越南特有的《野渡》(李松年畫)、《山高不勝寒》(張漢明畫)、《笛聲》(李克柔畫)、《浮萍扁綠洲》(張路畫)、《霧中沙巴》(黃獻平畫),還有他們5人攜手創作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和《常愛此中多勝事,更於何處學忘機》……這些以傳統水墨畫筆法揮灑出越南風土人情的新時代作品,是跟其他國家的水墨畫題材完全不同的,也是無法克隆的。
5位資深畫家合作的《常愛此中多勝事,更於何處學忘機》。
然而,不同年齡的畫家,其作品題材所反映出的心聲與意境是不一樣,像師出越南嶺南水墨畫派始祖梁少航的不老松--現年90高齡的李松年老畫家,其作品意境多少讓人勾起了老堤岸華人社區的回憶;而同樣師出梁少航的張漢明畫家筆下的山水花鳥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其藝術之高超早已被世人所公認。至於李克柔畫家筆下散發出的那份浪漫道出了其熱愛生活、珍惜幸福的心聲,他的作品與眾不同的是融入了西洋畫風格,似是而非,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感覺,絕對是奇妙的,幻妙的,難以言表的。
從張路畫家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他健康的體魄、穩健的步伐,從南到北,從大城市到小農村盡收作品中,特別是他的每一幅少數民族同胞肖像畫都無比驚艷,精緻傳神,絕對是一位細心觀察的畫家。黃獻平畫家的作品也多以實景入畫,喜歡闖南走北的他把越南的綺麗風光收到作品裡,在五位畫家當中雖是後學,但他對水墨畫的鍾情在其作品中可見一斑。南方解放以來,在他們5位的積極引領下,本市的水墨畫藝術開創了自己的新天地,形成了越南地地道道的水墨畫傳統。
在本文開始時,筆者以“歷史性世紀藝術盛宴”來形容“彩墨年華水墨畫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是胡志明市美術協會所屬華人美術俱樂部的一大創舉,因為他們不愧為當今水墨畫壇的常青樹,是他們讓越南華人這項百年藝術在風雨中站穩腳跟,開枝散葉。他們此次以彩墨丹青,流光溢彩,描繪了一項藝術在越南的世紀年華,完全值得每一位珍惜傳統藝術、關愛民族文化的熱心人士所支持與鼓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