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体验,也许是无意识的,是偶然的。正如那个傍晚,大海带给我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因此,有好一阵子,我都选择在傍晚抽出特定的时间,去感受落日的气象。
每当太阳斜斜地挂在西边,我就会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出门走走,也没有固定的目的地。有时,走着走着就到了郊区;有时,踱着步子就到了老街的古巷中。还有一次,令我感到极为意外,我竟然到了一座塔顶。其实,塔不是寺庙里的古塔,而是建筑工地上的塔吊。因为那段时间,我还在一朋友的工地做小帮工。
塔顶的视野极为开阔,尽管周围是密密麻麻、还未建设完的高楼。头顶的天空,被太阳渲染成浓淡不一的橘红色,太阳,时而光芒四射,时而又躲进云彩,时而露出笑脸,洒下一地斑斑驳驳的影子。渐渐地,圆圆的太阳一点点地被云层遮住,橘红色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红色,天地间,都笼罩着这种色调。天与地的距离很近,远远的地平线,可以隐隐约约觉察到太阳的一点踪迹。
也许,为忙碌奔波的人们,很少能有时间目睹夕阳的风起云涌。尤其是当我们身处于平凡的高楼林立之中。除了身心的忙碌、匆忙的脚步,好像并没有给感官留有太多的缓冲时间。我一直相信,生活中是并不缺乏美好的,哪怕是在再熟悉不过的环境中。如南宋的辛弃疾,在走了无数次的黄沙岭的小路,也能带着一种流淌的生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能否察觉和感受到美的存在,有时并不在于环境本身,而在于那一刻的心境。
坐在塔顶欣赏着寻常暮色,也能给我的平凡朴素的生活带来一种生机,甚至是一种难得的生命力。天边,太阳留下的红晕在缓缓地扩散,慢慢地变淡,静静地看着太阳沿着地平线慢慢落下。在那样的环境中,似乎时间也成了摆设,也可全然忽略。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这样的安静且仔细地看过落日。那时只知道太阳要下山了,一天就即将走向结束。
眼前的云霞、夕阳,是鲜活且灵动的。在风里、在归鸟的歌声里,慢慢地变化着节奏。夜晚,已经悄悄地走在了路上。但是,落日给予我们的,正是一种当下的宁静。日出、日落,都是寻常的自然之景,但是人们对日出的期待往往要超过对日落的憧憬。其实,只有当你静下心来,你会发现落日也很美,并不亚于日出的绚烂。
记得余秀华在《人间》里描述的景象:“要一个黄昏,满是风,和正在落下的夕阳。如果麦子刚好熟了,炊烟恰恰升起。那只白鸽贴着水面飞过,栖息于一棵芦苇,而芦苇正好准备了一首曲子。如此,足够我爱这破碎泥泞的人间。”当我们从生活的忙碌中挤出缝隙,我们也正需要这一种恬静的心境。
在生活给予我们的平凡中,能够看到这样的美景也实属有幸。头顶的天空,温暖的余晖铺洒在脸庞,晚风缓缓地朝我吹来,心中一片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