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二级地方政府组织工作遇到不少困难

绿色农业在挑战中求突破

近年来,气候变迁不仅造成极端天气事件,也影响农业,造成耕地减少、干旱、病虫害等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全球暖化正在影响许多农作物的产量。干旱也导致一些区域沙漠化,特别是中南部海岸、沿海沙区、中部区域和山区。研究人员称,气候变暖预估将导致红河三角洲农业生产面积减少12%,湄公河三角洲农业生产面积减少24%。根据海平面上升1公尺的气候变暧情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稻米产量面临下降40%的风险,许多其他作物也将受到严重影响。不少农产品在出口活动方面也受到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的威胁。因此,农业经济模式须由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此举将有利于种植、畜牧、水产养殖、林业等领域的永续发展。

按绿色农业标准来种植会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按绿色农业标准来种植会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笔者最近参观后江省州城县东润乡果农、现年57岁的陈文波大叔的榴槤果园时,他高兴地告知笔者,他刚参加由县方开办有关“良好农业生产实施标准”培训班,以能多了解确保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及环境与社群健康等问题。陈大叔表示:他园内种植了250棵榴槤,但由于他没有登记区域代码,所以未能出口。每年到了收成季节,他一家须到处推销。幸好陈大叔向来都是使用有机肥来种植,因此榴槤质量得到保证,从而受到不少远近消费者的订购,即使在南部西区出现榴槤滞销和跌价情况,他的榴槤也没受到多大的影响。从年初至今,陈大叔已销售价值逾15亿元的榴槤,而他知道,若是出口,价值肯定会更高,而县方亦鼓励他尽早登记区域代码和按绿色农业标准来种植,以能更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价值。近年来,后江省对绿色与循环农业模式的鼓励力道较大,更推出了扶持政策,农业部门纷纷建立模式,进行转移和复制。根据后江省农业推广与服务中心的报告:自2022年以来,“循环农业生产链”模式已在渭水、州城、隆美、凤协等县和渭清市隆美镇转移给农民。支持实施此模式的总预算超过23亿元。参与此模式的家庭进行互联互通、循环往复,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作为投入原料,降低生产成本。优先参与此模式的家庭是合作社或合作社小组的成员,并承诺应用经过训练的技术流程。与此同时,在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许多重大挑战的背景下,循环经济模式也成为帮助山罗省发展绿色、快速、永续农业的策略解决方案。在畜牧业领域,该省透过国家永续扶贫目标计划和沼气计划建造了2838座沼气工程,为减少污染、节省生产成本做出了贡献。农业中的闭环模式已广泛发展,通常使用生物垫料饲养肉鸡,而不会产生影响居住区的气味。养鸡之后,生物垫料被重新利用,堆肥后作为植物的有机肥料,有助于改良土壤。牛粪和水牛粪用来饲养蚯蚓作为鸡饲料,蚯蚓粪用来给农作物施肥。上述封闭的过程有助于限制疾病的传播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近10年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环境不仅直接受到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村人民生活的压力,也受到工业园区、产业群和邻近城市区域活动的影响,加上复杂难测的气候变暖情况,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环境质量、自然景观和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国已有发展循环经济的路线图和方向,并透过近期出台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得到体现。目前,农业与环境部门正在推动绿色与循环农业的应用与实施以发展绿色农业循环经济,那是透过促进先进技术和工艺成果的科学研究、应用和转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提高农副产品再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比例,保护环境,增加就业,促进农业向绿色低排放转型。该部提出2030年的具体目标是:农业领域至少20%的科技任务将用于服务农业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农林水产品收获后的损失每年减少0.5%至1%;在种植领域,50% 的主粮副产品经过加工、回收再利用;在畜牧业领域,60%的家庭和100%的农场应用技术和工艺来处理和再利用牲畜粪便;水产养殖领域,水产养殖场污泥、废水处理利用率分别达50%及50%;在林业领域,木材开采和加工产生的副产品50%用于生产生质燃料或人造木板等木制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