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ừ khóa: #AI

颁发创业与创新奖项。

创业社群应关注公共领域

〔本报消息〕市科学与技术厅昨(9)日举行2023年本市创业创新活动开展会议;并发起2023年本市创业与创新奖项(I-Star)。
美欧强化人工智能多领域合作

美欧强化人工智能多领域合作

据新华社报导,美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委员会宣佈达成协议,加速并强化人工智能(AI)在农业、卫生保健、应急回应、气候预测和电网等领域的应用合作。一名美国政府官员在美欧宣佈达成协议前告诉路透社记者,这是美欧之间首个“大规模”AI协议,双方先前仅就强化个人隐私保护等涉及AI的特定领域达成协议。
市人委會副主席楊英德與各代表參觀人工智能展。

加強國家管理工作人工智能應用

〔本報消息〕 今(27)日上午,市新聞與傳播廳同市國立大學、市科學與技術廳、共青團市委與市信息學協會配合,就2022年公共行政領域人工智能應用,以“加大國家管理機關,特別是公共行政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力度”為主題舉行研討會。
人工智能系學生在“The Future of Now” 事件體驗科技。

人工智能工程師匱乏

越南被評為本地區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先國家,但該領域的人力資源培訓方面卻趕不上需求。
“元宇宙”技術與服務展開幕

“元宇宙”技術與服務展開幕

據共同社報導,介紹網絡虛擬空間“元宇宙”最新技術與服務的綜合展會26日在日本千葉市幕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可欣賞夜景的“元宇宙”公寓、體驗音樂會現場身臨其境感的360度影像投影服務十分人氣。人工智能(AI)、IT等領域的約300家企業參展,展會到28日結束。
圖為用於分析行走時特徵並識別人物的手腳和關節位置信息效果圖。(圖:富士通)

日本研發以行走特徵來識別人物技術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富士通公司研發出了一種新技術,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行走時的特徵,即使看不到臉,也能僅憑姿勢來識別人物。
日企利用AI製作畢業相冊。(圖:共同社)

日企利用AI製作畢業相冊

據共同社報導,在日本,利用人工智能(AI)人臉識別技術製作學校和托兒所畢業相冊等的動向擴展開來。通過自動計算學生和兒童的登場次數,為大家“平等”出現在相冊上提供支持。此舉讓耗時費力的選照片工作變得高效,受到了教職員和家長的好評。
(示意圖:互聯網)

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推進數學研究

據新華社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報告說,他們首次在複雜的數學理論領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機器學習幫助數學家證明或提出新的數學定理,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期刊上。
(圖源:互聯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AI倫理規範

據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193個會員國當地時間24日正式通過了首份有關人工智能(AI)倫理的全球框架協定。
日本為了扶植人工智慧(AI)及生物、機器人等尖端技術,將設立1000億日元規模的基金。(示意圖源:互聯網)

日本將為經濟安保設立 1000 億日元基金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經濟再生擔當相山際大志郎17日在富士電視台節目中表示,為了扶植人工智慧(AI)及生物、機器人等尖端技術,將設立1000億日元規模的基金。從經濟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對企業的研發和實用化進行支援,帶動商業化。
市國立大學校長武海軍在儀式上致詞。(圖源:秋懷)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培訓課程開辦

〔本報消息〕市國立大學昨(24)日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培訓課程(AIC)舉辦推介儀式。該培訓課程的投資額達逾320億元,取自屬於聯太平洋集團(IPPG)贊助市國立大學及大勒市大學3200億元,以成立CEO培訓學校及人工智能(AI)教育發展學校等基金。
(示意圖源:互聯網)

歐盟委員會提出人工智能法律框架

據外媒報導,歐盟委員會提出一套人工智能的法律框架,以期對人工智能的應用進行規範和限制,保護人們日常生活和正當權利不受侵害。按照風險高低,歐委會將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分為“最低、有限、高、不可接受”4個風險等級,等級越高的應用場景受到的限制越嚴格。
生產商運用消毒物料,製作適合個人、可以重複使用的防疫裝備,應付各種傳染病。

疫情促企業藉創新科技締商機

香港企業素以靈活應變見稱,在新型冠肺炎疫情持續下,如何把握科技突破疫情困局,轉危為機成為營商關鍵。香港貿易發展局及香港電子科技商會早前合辦“創新科技論壇”,以探討的範圍涵蓋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人工智能(AI)、5G及雲端技術應用、生活新常態及藥用科技最新進展等。主辦單位邀請多個專業領域代表分享科技的最新資訊,讓中小企了解疫情下營商的新常態,實現數碼轉型,開拓新機遇。
越南資訊技術領域今年將缺乏約19萬人。

資訊技術人力仍缺乏

在新冠肺炎疫情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專家們預報今年資訊技術人力需求將會增高,但招聘方面也很困難。
本市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提高管理效果。

加快數字化轉型

政府於去年6月審批的“至2025年及定向至2030 年國家數字化轉型計劃”面向的雙重目標是發展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形成具國際競爭力的越南數字技術企業。其中,透過各大計劃,本市正逐步推動數字化轉型。
(圖源:共同社)

人工智能遠程診斷白內障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慶應大學發起的醫療創新企業“OUI”(東京)近日開發出一種診斷儀器,通過人工智能(AI)解析智能手機拍攝的眼睛圖像,可瞬間判斷是否患有白內障。其特點是在沒有眼科醫生的地區及缺乏專業檢查設備的地方,也能對白內障診斷提供遠程支援。
(示意圖源:互聯網)

朝鮮公佈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成果

據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官網27日介紹,該校資訊科學部研究團根據韓文的形態學特徵,運用卷積神經網路(CNN)技術成功研發具備改良型手寫體識別技術的文本分類器。卷積神經網路仿造人類的視神經機制構建,最近常被用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等人工智能領域。校方稱,運用該技術的文本分類器可實現高達96.8%的準確率,其錯誤率較以往機型降低了19.5%。
本市優先發展交通基礎設施以紓解增長羈絆。

轉換本市增長模式

世界正步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借助創意革新的力量飛速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形成巨大的壓力,要求本市須不斷採取突破性措施促進轉換增長模式以符合新形勢,從而有助本市實現第十一次市黨部代表  大會政治報告草案已確定的繼續堅守全國經濟火車頭地位的目標。
日本參院全體會議現場。(圖源:共同社)

日本為打造“超級城市”完成修法

據共同社報導,為了實現活用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超級城市”構想而修改的《國家戰略特區法》27日在日本參院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正式成為法律。將把全國5處左右的地區指定為特區,在秋季前啟動徵集,力爭年內敲定。今後將把計劃具體化,實現則預計要到2022年以後。“超級城市”是通過統一放寬跨多個領域的管制,爭取實現可同時利用汽車自動駕駛、小型無人機送貨、無現金結算、在線診療等服務的生活。讓各個服務串聯起來,構建旨在提高便利性的數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