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閱胡志明主席的《清明節》一詩,確實是具備人類、民族精神和文學價值的結晶,而這一詩體現了當時胡志明主席處身囹圄環境卻對清明節感觸之幽默和風趣,而嘆為觀止。
《清明節》一詩是《獄中日記》詩集中的一首七絕詩。胡志明主席仿用了唐朝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詩,原韻原律仿寫了一首《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籠裡囚人欲斷魂。借問自由何處有,衛兵遙指辯公門。”
杜牧的《清明》描繪出旅客在清明時節遇上毛毛細雨而萌生憂鬱情緒;胡志明主席的《清明》卻描繪出一位革命戰士在清明節當天看到細雨紛紛而失去自由的痛惜心態。詩中盡表露著渴望自由而不是借酒消愁之類心情,這種渴望自由的心情盡顯在獄中日記詩集的作品中。胡志明主席的清明節有雨,也斷魂,但是不是問酒何處有,而是問“自由”何處有,只因胡主席正置身於監獄中;同時還笑問“衛兵”,即獄卒自由何處有?獄卒竟然指向“辯公門”,即叫到一個為殖民者而設的公堂去爭取自由,這不是很耐人尋味和諷刺麼?
胡志明主席巧妙應用唐詩宋詞並改詩填詞以符合本身處境及思想和觀念,輕而易舉地騙過敵人的耳目,無形中提高審美觀和文學價值。尤其這首《清明節》,詩中的冷嘲熱諷猶像英國幽默性質,一種冷靜笑法確實有時笑出眼淚。在法殖民初期也曾出現了一位有名的大文學家阮勸,他也是專寫一些嘲諷詩諷刺當代政權腐敗科舉,但是,他嘲諷詩寫得比較露骨不當,而胡志明主席的卻是潛藏性的幽默,各有各的風格。
英國哲學家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就是懂笑。”一位獲灌輸著濃厚的民族文化和人類文明的胡志明主席的笑是潛藏著儒家獨具一格的幽默風格。這樣的笑不同於尖刻諷刺的譏笑與冷笑,不同於耍貧嘴的嘻笑,也不是小丑的滑稽逗笑,而是一位囚犯的笑,是懷抱大志的囚人的笑,這類笑在“獄中日記”詩集中均可閱讀得到的作品多得是。
胡志明主席具深厚中文底子,加上法文和英文的造詣,故所創作出的詩歌、散文或是政論都具備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在生活中、創作詩歌中,在傳統和現代中,在情感和情理中,怹都巧妙應用了東方和西方的人類及民族文化、文明價值至熟練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