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政总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中国—越南企业家座谈会 政府总理范明政与中国国务院总理体验东湖画印制技艺 范明政总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举行会谈 越法关于将双边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越南将发展对华关系视为外交政策的头等优先方向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中越团结协作,共促和平,共谋发展 希望东盟与其合作伙伴实现和平和可持续发展 辅助企业纾困 推动产销发展 法国成为第一个与越南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国家 苏林总书记、国家主席与法国总统会谈前会见记者 苏林总书记、国家主席会见空客公司和赛峰集团领导 NIC肯定国家革新创新统筹角色 本市建议多项吸引侨汇新政策 筛选外国投资商力争成为半导体中心之一

各国如何治理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已经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法规举措,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外国学生课间休息玩耍。
外国学生课间休息玩耍。

英国:政府、学校、社会多管齐下

据英国“反霸凌联合会”2023年调查资料,全英格兰约有四分之一(23%)的青少年反映曾遭受霸凌。调查还发现,通过短信、社交媒体、线上游戏等方式施加的网络霸凌已成为英国一种新的校园霸凌形式。

英国教育部2017年发布了指导性文件《预防和处置霸凌》,北爱尔兰还出台了专门针对校园霸凌的《校园欺凌处置法》并于2021年9月开始实施。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每所学校都必须制定具体的反霸凌方案并告知师生和家长,定期在校内开展校园霸凌预防活动,如每年11月中下旬的“反霸凌周”。一旦在校园发生霸凌事件,学校必须迅速处理,并将具体情况存档、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如果情节严重则必须报警。

英国法律还赋予了校内教师在发生霸凌事件时惩戒学生的权力。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对霸凌者采取的惩戒措施包括口头谴责、要求道歉、留校察看以及永久开除。

英国还将反霸凌政策的有效性作为学校办学品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若反霸凌政策效果欠佳,则该校将面临评分降级、暂停政府资助或责令整改等处罚。

英国的教育部门积极宣导家庭和学校营造相互尊重的环境氛围,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消除对残疾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歧视和偏见,促进他们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机会平等。英国许多社会机构和慈善团体也致力于减少校园霸凌,为青少年提供帮助。

日本:下调成年年龄单列“特定少年”

日本文部科学省2023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度日本中小学校园霸凌事件高达68万1948起,为有记录以来新高;日本警察厅公布,2023年警方处理了292起因校园霸凌引发的案件,创10年来新高。2013年日本国会通过《校园霸凌预防对策推进法》,将校园霸凌纳入法律调整范围。

此前,日本规定不满20岁的青少年犯罪适用于《少年法》。日本国会于2000年11月通过修改《少年法》的决议,将青少年刑事责任年龄由原来的16岁下调到14岁,并加大对16岁以上刑事责任主体的处罚力度。

2022年,日本《民法》将法定成年年龄由20岁下调至18岁,《少年法》也作出相应调整,把18岁和19岁青少年单列为“特定少年”,加大对他们的刑责力度。

日本现行法律规定,对不满14岁少年儿童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是,12岁左右的“触法少年”经家庭法院审理后,将被收容至儿童指导中心改过自新,接受指导。

巴西:明确霸凌为犯罪行为

根据最新的《巴西公共安全年鉴》,2022年巴西每天至少有205名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性暴力。今年1月15日,巴西政府正式颁布修正过的《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法》, 其中将校园霸凌行为及网络上的霸凌行为纳入刑法中的犯罪行为,霸凌者将因此面临罚款甚至监禁。

根据这一新法,每个城市的市政当局必须与学校签署协定,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中免受一切形式的暴力,并培训专门的训导员。

法律规定,如果成年人欺凌儿童或青少年,在行政处罚前先要罚款;如果青少年实施霸凌行为,他们将接受儿童和青少年法庭的社会教育措施;如果施暴者是儿童,其法定监护人将受到起诉。

法律对网络霸凌的惩罚也十分严厉。不少专家认为,网络霸凌比面对面霸凌可能更为严重,因为受害者难以“从身体上摆脱恐吓”,从而恐吓变得更为持久。

根据巴西法律,通过社交网络、应用程式或网络游戏等进行恐吓的行为,除罚款外,还可处以2至4年监禁;如在社交网络或直播中诱导或协助儿童或青少年自杀、自残, 虚拟社群的负责人、管理员等将获刑1至4年◆

治理校园欺凌一些共性价值

首先,坚持制度先行,完善反欺凌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强调教育作用,落实学校反欺凌治理的主体责任。加强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提升教师的参与度,完善学校监管机制,制定与国家法律相一致的校规、班规,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再次,注重父母引导,从家庭出发筑牢反欺凌基石。父母要做孩子的后盾,让孩子有底气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积极的疏导和帮助。最后,提升社政作用,构建全社会反欺凌的协同生态。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加强网络引导,打击非法暴力文化;联动多方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加强政府监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监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