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正式離開華文《西貢解放日報》後,我在新的工作崗位上需要更多時間去慢慢摸索和學習,而且工作也十分繁忙。儘管這樣,但我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只要空下來我會動筆寫自己喜歡的文章,而這期間的那些滄桑故事都是我平時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看見的、聽說的……因為寫作已經不是正職了,所以我只能在工餘時間時去求證和深入瞭解那些遇到的、看見的、聽說的資料,然後再等空下來時慢慢去消化。因此,這兩 年來,我寫的多為西貢-胡志明市華人的滄桑故事,投給華文《西貢解放日報》。
這段時間與華人歷史滄桑故事的接觸,我把它歸納成一個“緣”字。因為很多時候與這些題材的“邂逅”是很奇妙的,例如:因為我所在的民營企業萬盛發集團董事長張美蘭贊助經費重建安平醫院(前潮州六邑醫院),所以我要整理和搜集該醫院的百年滄桑史。很幸運的是獲得潮州義安會館辦公廳主任王國光先生把他收藏多年的《今日的六邑醫院》特刊借我參考,我才順利完成了《續寫先賢輝煌歷史》的特寫。
也在這期間,華文《西貢解放日報》遷新址,我從老報社那裡買下了許多舊東西,其中有該棟大廈原來的主人翁吳立豐先生的遺物。這些遺物都很有歷史價值,而且有的成為了寶物,也啟發了我要為與自己度過了20年的大廈主人留下一些記錄,所以我到處搜集與吳立豐先生有關的資料,我在《今日的六邑醫院》特刊中找到了他的一幅珍貴的大頭照,《情寄老報社》一文順利完成。從吳立豐先生的遺物中,還啟發了《似是無緣卻 有緣》和《讓故事感動每一個人》兩篇文章的創作靈感。
還有在整理聚群居的一張老桌子中,我在抽屜裡發現了自梳女的許多寶貴資料和實物,本以為該題材早可以“收工”了,誰知道從上述發現中我還可以多寫一篇《自梳女,緣未了!》
2018年暑假遊台灣時無意中來到新北市金寶山上的“筠園”參觀,回國後卻與海南會館吳清華先生聊起當年他邀請鄧麗君來越南登台的前塵往事,《鄧麗君不滅的歌喉》就這樣得以面世。
因為緣,所以許多富有歷史價值的真人真事我都鍥而不捨地把它發掘出來,我曾跟老同事們打趣說,每每要找某位華人歷史人物的資料時,感覺那個人就要“上我身”,然後有關他的資料、實物、照片自自然然的被我找到。
真的很神奇,所以我叫它是“緣”!
因為有緣,所以希望能給《滄桑彙集》的再版內容更添姿彩,未盡之處,也望廣大讀者不吝 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