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教学的艰苦
霍莫村一直是知礼边境乡最困难的村庄,这里全部都是苗族同胞。从乡中心,各“长驻”老师必须越过长逾10公里迂回曲折、陡峭和一边是山坡一边是深渊的泥路才到教学地点。坡伽敦顶海拔约1500米。霍莫常年被大雾、白云笼罩。因为困难和障碍,所以霍莫村目前只有民族寄宿高中学校-知礼2小学的校舍和知礼幼稚园学校所属的校舍。
在民族寄宿高中学校-知礼2小学,这里长驻老师的教学工作很繁忙。经过上10年师生们在霍莫1和霍莫2两个地点暂建的木造教室上课,从2020年-2021年学期至今,霍莫校舍正式投入使用,设有5间坚固的混凝土教室、功能齐全的卫生间。校门相当简单,由两竖立的树干撑起一块写着学校、村庄名称的木板。这也是乂安边境深山区校舍的校门特征。
霍莫校舍是该乡最困难、物资短缺的,故40年来,只有男老师轮流“长驻”在这里教学。梁文川老师(生于1969年)是霍莫校舍“长驻”最久的老师。每次上课时,梁老师开始点名:楼依光同学!有!陶依古!缺席!一瞬间,名册里的25名学已完成点名,但只有17人上课。看见三分之一学生没有上课,梁老师担忧:“在乡和县最远、最困难的村庄教学,教师们要面对最大的困难是语言方面,因为这里全部都是苗族同胞。由于条件困难,当两餐还未温饱时,同胞们也不太注重孩子的学习问题。因此,要维持每班的学生数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此前,因为生活困难,霍莫村的儿童经常辍学。不管多么艰辛,老师们都坚持越过山林、涉水到每一户家庭动员他们上学。在霍莫村工作多年的吕文山老师表示:苗族人的生活风俗习惯比较封闭,只与兄弟、亲属来往。少与外人交流,所以动员家长让孩子上学是很难的。老师们想与当地居民沟通必须建立信任和友善。因此,每次动员学生时,老师们要与村长、家长会会长一同前往。吕老师告知,由于语言不同,所以在这里教发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大部分学生均不懂越语。因此,想教他们识字,首先要教他们发音。先教发音,然后才到字和意思。按规定,每课的教学时间是一堂,但在霍莫校舍的老师们要花两至三天才完成,因为要同时教学生发音和认字。
第二故乡
比小学阶段的同事更加辛苦,在霍莫幼稚园目前有3名“长驻”女老师,有60名从3至5岁的学生。楼依佩女老师(生于1986年)在霍莫幼稚园“长驻”教学已有15年。虽然她家只距离学校逾10公里,但很多时候都要留在学校,因为往来路段不方便,尤其是雨季,随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之所以选择到知礼最偏远、最困难的校舍工作,楼老师认为自己还年轻、有知识就应贡献绵力。她分享:“因为苗族同胞一般与世隔绝,所以学生的适应力也不高。他们谨慎、害怕和依本能生活。所以想教他们识字,老师必须巧妙地将教学和哄学生两技能结合起来。不然,学生可能会辍学、返回村庄。”
从毕业就在知礼坚持“树人”事业,家乡在桂峰县州金乡的卢氏六女老师(生于1976年)仍然未忘记昔日偏远乡村教学的困难、艰辛日子:“那时还未有道路,若乘坐摩的,薪资只有30万元就花了20万元车费,所以大家决定步行,要花一整天才抵达教学地点。”
在霍莫的老师们大部分已成家、共同团结越过困难,分享各种开心事,以教学为乐是唯一的安慰和鼓励动力。巧合的是,在霍莫幼稚园校舍“长驻”的3名女老师不约而同选择了知礼的男教师作为丈夫。因此,女老师们也经常得到丈夫的分担和理解,让她们可以安心在霍莫这块艰难之地长驻“树人”。迄今经过15年,楼依佩老师已经历对年轻老师的挑战和有足够条件以调至中心校舍。然而,楼老师仍然选择留在霍莫-这个偏远的苗族同胞村庄,因这里已变得亲切、成为她想维系的第二个家乡。而对于卢氏六老师来说,她最大的喜悦正是她夫妻俩的3个孩子都很听话、好学。
虽然还有不少困难、物资匮乏,但在霍莫的老师们经常互相鼓励越过困难,以良好完成在山区教学任务。偏远山区“树人”事业艰辛,但在坡伽敦顶上的老师们仍坚持克服各种挑战,勤恳教学,坚守校舍,在山上“培育绿芽”。直接聆听在大千山林里回响的“在山顶上有感恩党的苗人”歌曲,看见乂安边疆区苗族孩子们天真清澈的眼神和淳朴灿烂的笑容,才能感受到这些“特殊老师”们的巨大牺牲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