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會有所謂的感恩節(Thanks Giving Day),原為蒙受主恩以示銘感;經由後人輾轉深化其意,延伸為受恩者向施恩者表示謝意,強調的是受恩莫忘報的崇高品德。禮義教條汗牛充棟,類似感恩報恩的文教宣化比比皆是。滴水之恩,泉湧以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成語“飲水思源”,就很強烈與形象化的傳達了感恩圖報的道德觀念。有“施”即有“受”;無“受”不成“施”。
西方人崇尚自由的率直個性,四海大同的慷慨情懷,能給就給,願施則施,心甘情願,互不虧欠,貫徹始終施恩不望報的闊達心志。雖是如此,受恩者滿懷謝忱,心心念念總有適時向對方坦然致意的途徑。如此形式的施予與領受,雙方愉悅快慰,皆大歡喜。東方人歷來所見施恩者容或君臨城下大張旗鼓,受恩者則一概諱莫如深,難以敞開胸懷直白言謝,尚且大言不慚自圓其說以內斂含蓄,取巧辯解為大恩不言謝,意謂動唇啟齒不若心領神會。
猶有甚者,授受之際欲蓋彌彰存有利益權衡,沽名釣譽的功利色彩極濃。即使當初毫無此意,卻又於不可預知時勢逆轉的日後,動輒牽扯上形同借貸的人情算計,讓原本美好的人性光環,加上一層莫須有的人情負累,而莫名受累者,首當其衝無疑是受恩的一方。
記得初次就業越南,我第一句學會的越南話,即生活裏經常聽聞的當地日常用語,就是感恩(cam on)。越南語的感恩,恰是源自中文感恩二字。但凡待人接物,越南人都不吝於口頭結實牢靠吐露感動;言行一致,表裏合一。其衷心謝恩之舉,與大和日本俯首垂臂彎腰鞠躬的一句arigato gozaimasu,可謂異曲同工。
我總覺得越南人鄭重言之的感恩,就其辭彙蘊涵的感念恩義,相對中文裏的謝謝,更能充分表達感懷致謝之意,完美彰顯恩德與善舉。所以每當我的越南朋友對我開口稱謝,我總會刻意留神他們形之於色的質樸五官;自眉眼間流瀉至唇邊嘴角,七分虔誠加入三分恭敬的外觀。
親朋好友之間,為人情洋溢的難得聚首,感恩有之;為貧賤不移的噓寒問暖,感恩有之;為未忘舊識的久別重逢,感恩有之;為家和事興的美滿人生,感恩有之。懂得感恩,畢竟是高尚人格情操之體現。正因愛人愛己惜事惜物之故,深知所有所得並非理所當然,因而由衷存念感激。得蒙恩典,分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