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整整一年裡,本報讀者-慈善工作組的工作量比往年多,計有上門核實後撰文籲請廣大熱心讀者為貧病者資助醫藥費,協助貧困戶修繕溫情屋,向華人貧困戶贈送春節禮物、盂蘭節禮物,關照老人院的長者,市腫瘤醫院的病童,將來特殊學校的學生,向中部災民贈送禮物代金,繼續與越南台商教育基金會配合向各所華文中心及高等大學院校的清貧優秀學生頒發獎學金。與台灣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越南聯絡處配合,向受疫情影響的200貧困戶贈送禮物等。唯一可惜的是,中秋送暖活動因疫情造成多方面的影響而最終無法如期組辦。
本報執行編委兼編輯部主任范興與工會副主席陳月寶慰問林觀精舍的長者。
健康確實很可貴
說到病人,我們的確感觸良多。在接受到逾百份求助書和接觸所有家庭後,發覺大部分家庭都是勞動階層的,有的家庭人口眾多,有的孤寡一人,有的只有婦孺,而其家境均是窘困的,家庭成員文化水平不高,生活條件差,家人不幸患病在身,因為自尊問題,大部分都在借貸無門的情況下才前來報社懇求熱心讀者資助醫藥費,故此,病情往往較為嚴重。例如家住第八郡的陳玉(80歲)大叔,雖然兒女5、6名,但大部分是精神病患者,喪失勞動力,陳玉本身患上高血壓、關節炎、胃腸炎、耳背等,所以數年前中風後,因沒有條件入院好好醫治,所以一直臥床不起。等到報社將讀者捐贈的善款轉給其妻莫英妹(60歲)時,她表示會買藥及補品給老人家服用,以改善健康,因為醫生告知,病人年老體力弱又多病纏身,每次入院都會令老人家更加辛苦。莫英妹告知也會為自己買張醫保卡,入院治療腰骨痛,日後才可以繼續打工。
去年盂蘭節,眾多貧困戶獲本報贈送現金及平陽省巧聖廟贈送的物資。
另外,多個求助場合令我們印象深刻,例如雙十年華的陳金樓、鄭氏芳草不幸罹患血友病,病發時必須進醫院輸血,報社讀者資助的醫藥費能幫助其家庭解決部分醫藥上的困難;突然患上憂鬱症的黃氏映梅(44歲)成為丈夫的負擔,一家5口的生活可謂難上加難。自從映梅病倒,其丈夫冼晉國每天除了去賣夾肉麵包維持生計,照顧小兒子,陪妻子進醫院治病,供次女讀書,好在其長女找到售貨工作做,每個月掙來500萬元可以幫補家計。他感激地說:“讀者的善心確實是我家的救星,妻子多次在市醫藥大學醫院治療後,病情大有好轉,情緒穩定多了,不像以前那樣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她可以跟兒女溝通了。”
兒子下落不明,可憐年邁的父親天天翹首以待。
年近古稀的蔣偉強的處境與眾不同,他與患上精神病的唯一兒子蔣志賢(36歲)相依為命,由於日常生活中父子倆近乎沒有交流,所以在兒子三番四次離家出走數天平安回到家後,他也不再擔心。直至疫情爆發,人民要嚴格執行政府的隔離指示,數個月不見兒子蹤影的他開始到處尋找,但最終唯有向報社求援。我們在瞭解其家境後,決定登報籲請讀者幫助蔣先生部分醫藥及生活費,還讓他在廣告版登載尋兒子啟事,希望報社讀者若發現其下落,請幫忙送回家。此外,我們還設法聯繫平陽、同奈省多個社會慈善單位(流浪者收容所),但結果還是得不到他的下落。我們願意多下一點功夫,為的是讓蔣志賢早日歸家,父子倆得以團聚,可惜未能得償所願。
本報為第八郡一華人新建溫情屋。
廖氏麗與吳金英的處境十分相似,她們均是不幸罹患癌症,丈夫又去世多年,自己要帶孩子去謀生的中年婦女。前者患乳癌,每天靠賣彩票謀生,之前動過手術就沒有錢做化療,房租拖欠多個月,其子武文順(22歲)是個智障者;後者患有子宮癌,鐘點家傭的微薄收入勉強夠維持母子倆的生活,至於手術費則求借無門,其子譚家輝(17歲)患有自閉症。身為人母的她們唯恐病情惡化,走投無路才向報社求援,希望醫治後能恢復健康,否則自己若有三長兩短,可憐兒子要成為孤兒了,更沒有能力自力更生;小妹妹盧安然是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5歲大了與父親素未謀面,母親後來嫁人了,她唯有跟外婆及舅父一起生活;黃天祿(3歲)是一勞動家庭的幼兒,他在7個月大剛懂爬行時不慎從租房樓上摔下地,結果腦袋嚴重震傷,事故令其父母黃峰宇非常自責與內疚,為了有錢給孩子醫治,他們夫婦倆將所有能抵押的,包括身份證、戶口本,謀生工具─舊摩托車都用上了,甚至是借高利貸來救兒子一命。由此可見,養育一個孩子,讓其健康成長,對天下父母來說是最偉大的。願為人兒女者,對父母要懂得知恩、感恩與報恩!
安居後方可樂業
在修建溫情屋方面,我們共幫助4戶華人擁有堅固、美觀的安樂窩。他們分別是第五郡的洪志強,第六郡的張巧珍,第八郡的陳蘇利及新平郡的鄭少芳。其中,張巧珍的屋子面積不大,僅約15平方米,但卻是三代人的住處。無奈,樓上的木板開始腐爛,屋頂鋅板破漏不堪,每當下雨到處漏水,全家人無法睡眠。張巧珍是全職家庭主婦,丈夫陳明雄是西樂隊成員,兩個兒子都有了妻兒,大家都為日常三餐到處奔波,根本拿不出數千萬元來修建屋子。
陳蘇利3兄弟的處境更淒慘,他們的雙親在10多年前相繼去世,青少年就成為孤兒的他們很早就投身社會,靠當“摩的”、打散工過日子。小弟陳蘇得患有精神病,由地方送去平陽省精神病院就醫。他們的屋子實在破舊不堪,根本住不了。在報社讀者與地方政府的合力協助下,陳家兄弟在新年來臨之前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屋子。
鄭少芳擁有堅固、美觀屋子感到很激動。
鄭少芳是單親母親,她患上小兒麻痹症,每天坐輪椅去賣彩票謀生,掙錢供女兒讀書,照顧智障的弟弟等,生活確實很不容易。在移交溫情屋當天,她感動得熱淚盈眶,不善言辭的她只道一句:“謝謝各位領導!”本報編委文忠孝鼓勵說:“如今全家人可以安居,只要加倍努力,勤於勞動,今後就能夠脫貧。最重要的是勸告您的女兒,剛畢業並尋找工作做的年輕人來說,在新環境和工作崗位上不要怕吃苦,多吸取經驗和不斷求上進,將來必定取得成功。
樹人事業滿十載
提及教育方面,越南台商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蘇建源對百年樹人工作滿懷熱枕,蘇董事長常年維持這項活動的精神確實難能可貴,精神可嘉。在一年一度的獎學金頒發儀式上,他總是不忘感激越南政府許多年來創造順利條件讓台商到來投資,設廠生產、營業,同時感謝越南華人同胞對台商在溝通方面的大大幫助,也感謝華文《西貢解放日報》的持續配合,聯繫各所華文中心老師甄選及提供清貧優秀生名單,組辦頒發獎學金典禮。蘇董事長還感謝各位熱衷於民族文化教育的老師們對華人子弟的默默栽培,更不忘囑咐社會未來的主人翁要努力求上進。蘇董事長語重心長地說:“台商在越南奮鬥了30多年,這段期間得到華人同胞的大力支持與幫助,解決了台商在溝通上的困難,有助企業家能迅速發展。近年來由於越文教育方面不斷加重,使華人子弟在學習民族語言的時間上受到一些限制,為此,越南台商教育基金會將用心努力維持活動與關心,希望華人同胞多注重修讀華文,這除了能幫助越南台商的經濟發展以外,也能幫助越南整體的經濟發展,更有助華人個人的前途。故此,關心華人同胞的教育,振興華文對越-台經濟的發展大有幫助。”
台商教育基金會為百年樹人活動貢獻良多。
2021年乃越南台商教育基金會邁入第一個10年,蘇董事長也希望台商們繼續的支持,讓活動長久維持下去,造福更多華人子弟,為發揚本民族文化傳統出一份力。
賑災活動暖人心
我國中部,每年都遭到天災來襲,去年災情相當嚴重,人民的財產損失龐大,不受天災影響的各地熱心人士大發善心,籲請親朋好友向災民紛紛伸出援手,協助人民克服災難,安定生活。承蒙各界發揚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美德,本報慈善組在發起賑災活動不久,便獲得廣大熱心讀者、眾多越華企業家、本市安定堂梁氏宗祠等慷慨捐款共3億元,並分成2次向受到嚴重影響的廣治省及富安省的300個特困家庭戶轉贈禮物代金,雖然每份現金僅1 0 0萬元,但這卻是社會各界的一份心意,發揮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
土龍木天后宮理事贊助本報多項活動。
歲暮濟貧意義大
本報的歲暮濟貧是一項饒有意義的慈善活動,為各郡、縣貧困華人同胞贈送禮物、現金,讓大家都能迎接快樂、溫馨的傳統春節。多年來承蒙各界的慷慨解囊,我們實在感激不盡。該活動得到胡志明市台商會、平陽省土龍木天后宮、第四郡浸石天后宮,還有廣大熱心讀者的熱情響應並一同參與禮物派發儀式。
此外,平陽省土龍木天后宮持續多年將標投聖燈所得善款撥出1億元贊助本報慈善基金,作為幫助華人貧困戶修建溫情屋的經費。該宮還熱情支持本報的贈報活動,讓偏遠地區的華人同胞通過閱讀報刊進一步瞭解黨與國家的主張、政策以及各地的社會動態。值得一提的是,土龍木天后宮熱心於社會慈善公益活動,每年做善事的開支總值逾23億元。正如理事長王永勝所說,取之社會用於社會,為各界善信廣種福田。
本報賑濟廣治省140個特困家庭。
特別一提,平仙公司副董事長賴謙女士也是熱衷於社會公益的華人企業家之一,每年樂捐本報慈善基金善款1億2000萬元,以幫助1 20人次貧病者解決醫藥上的部分困難。雖然商務繁忙,但賴謙女士都記掛著病人,每一季度尚未結束,該公司都很早給報社匯款了。至於病人,在收取善款時,都很感激,並要求我們向賴謙女士轉告他們的謝意!
去年,本報慈善基金共籌集到各界樂捐善款約63億元,我們已將善款轉交給各受惠單位及孤寡老人家,病童、孤兒、殘疾學生、病人、修建溫情屋等。各界善長仁翁的心意,都轉到所需單位及受惠者手上。在新的一年裡,願本報的慈善公益活動繼續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讓我們一起做善事、結善緣、得善果,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再接再厲。
值2021辛丑年春節來臨,敬祝各界熱心人士: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