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玉孝是“有貝殼花沒垃圾”項目的始創人。她說:“我已從自己的螺殼脫出,希望成為一名商人,幫助那些同一境況的人。”
請不要憐憫
陳氏玉孝的項目獲得了越南婦聯會中央組織的婦女創業大賽創意獎。她表示:“家庭與社會環境常常憐憫殘疾人士士,導致他們依賴或不敢自我求上進。”
陳氏玉孝 4 歲時因發燒患上後遺症,導致雙腿萎縮,無法行走,右手變形。她告知,小時候她的哥哥經常安慰她,如果父母年老體弱,哥哥會照顧她。但是,她不甘心只在家鄉做照看孩子的工作。她閱讀了有關某寶石畫廊接受職業培訓的信息,為殘疾人士創造就業機會。然而,那個畫廊在本市,但她卻居住在同奈省。24歲的小姑娘走路還困難,敢去當學徒,夢想著未來有好的生活環境,家人擔心在沒有親人陪伴下,她的生活會有很多困難。
陳氏玉孝帶著她必須有一份工作,並且將來要成為一名企業家的心態來到了本市。她告知:“當我下定決心的時候,我必須盡力而為,我必須在回到家鄉之前取得成績。那個時候,我的生活畫面只是一片黯淡,難道永遠依賴於我的親人。我不得不為自己的人生畫出一幅美好的畫面。”
大約7年後,她決定離開,部分原因是她對工作單位支付給她和其他殘疾人士的工資低於其他正常勞工而感到沮喪,因為實際上每個人的工作都一樣。她表示:“就像他們所說,我的工資低是因為我是殘疾人士,而我的工作並不遜於所有人。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充滿愛的心,而不是憐憫。我離開了這裡,憑靠一群愛護我的人,我已經嘗試過以做寶石畫為生。而用貝殼作畫,是因為我在海灘上見過不少形狀多姿和顏色繽紛的貝殼,讓我想到嘗試用來做花和畫,這是來自大海的一種美麗原材料。”
她用熟練的雙手,把貝殼製成了一朵朵美麗和栩栩如生的花朵。迄今為止,從壁畫、相框到花瓶、水杯等5000多件產品,沒有任何一件作品是相同的,都是用原色的貝殼裝綴的。去年的疫情導致她要關閉了在第一郡的畫廊,現在她仍然專注於在守德市的工作室工作並在這裡展示其作品。大多數喜歡貝殼畫和貝殼做的紀念品的顧客都是來自她在社交網上介紹的。在訂單多的情況下,她的工廠也為一些殘疾人士創造了就業機會,但從長久來看,她正在努力尋找更穩定的產品銷路,為許多對貝殼畫熱愛的殘疾人士創造就業機會。陳氏玉孝說:“有很多遠方的殘疾朋友打電話問我有沒有進行培訓,但我沒有地方讓他們住宿所以我不敢應允。如果我找到銷路,找到訂購紀念品的單位,到時將能為其他殘疾人士確保工作。我仍在努力工作。”
范氏水(左一)介紹由她夫婦製作的木工藝品。
有毅力才有出路
受疫情影響要停業一段時間後,由視障人士阮氏耀玲主持在第十郡第十五坊的指壓按摩院恢復營業,為其他4名視障人士創造就業機會。在打工的日子裡,耀玲並沒有太多憂慮,但自從她和同樣是視障人士的丈夫決定租舖自己開店的那一天,也是疫情爆發的日子裡,兩人越來越擔心。阮氏耀玲透露:“一整年只能開業幾個月就關門了,積攢下來的錢都得付房租和生活費。疫情過後,我的按摩店復業。有時候我認為儘管這樣繼續下去,下定決心是為了做到這一點,如果我失敗了,我會替別人當傭工,仍然可以過活,所以我就這樣繼續下去。除了擔憂自己,也要照顧好員工。我們不需要任何支援,只是希望人們給我們介紹顧客。這樣我們就可以養活自己,而不是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帶著同樣的決心,確保自己的生活和照顧家人的未來,家住福門縣、行動不便的范氏水和她的殘疾丈夫開始了木工生意。她自己學會計,丈夫學木工,但兩人結婚後,范氏水勇敢地和丈夫一起創業,做木製美術工藝品。木製的畫、鑰匙牌、花瓶、移動電話架、筆筒等紀念品都出自這對年輕夫婦一雙巧手。范氏水告知:“我負責做一些小紀念品,他做一些大型的藝術畫,這是來自多家出口公司的訂單。由於夫妻和睦,所以我們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全靠有銷路和產品達到標準,他們的單位為5名殘疾人士創造了就業機會,確保他們有穩定的收入。
市委民運處副主任吳文論表示:“近年來,各級政治與社會組織對殘疾人士的輔助,並沒有止步於穩定他們的家庭經濟生活,而是致力於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援,以增強自身的內力和意志,為提高殘疾人士的地位作出貢獻。此後,許多兄弟姐妹奮進,生活逐漸改善,成為社群和社會中生活意志的勵志榜樣。更令人欽佩的是用一雙巧手創造了人生的奇蹟,從而奮力求進。當我看到由殘疾婦女親手製作的產品時,我非常感動,並深深地欣賞它,因為它是勞動、艱辛及創造力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