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屋是由黃水黎之父黃錦順(中國福建人)於1895年建於沙瀝河畔一個商業繁華區內。當時,黃錦順是沙瀝市一位有名的華商。初期,該房屋是以南部西區慣見的格局而建,寬258平方米,全用珍稀木材來建造,屋頂是用船形的陰陽瓦磚所蓋。至1917年,屋主將之重修。之後,外貌雖似一座法式別墅,但屋內仍可看到一種富於中華色彩的建築風格,例如:各欄杆是以金漆塗上,欄杆框架中間雕刻了一對龍與鳳,寓意“龍鳳和鳴、幸福長存”。
古屋的建築是東─西式結合。
特別是,因黃錦順先生有“水往低處流”的一個觀念,在屋內的砎磚均凹下。此古屋的面積不大,分成3格,外面是客廳與神桌,後面有兩個睡房。在獲重建後,屋內有部分建材如花磚、彩色鏡是自法國進口。在神桌上供奉關聖帝。在屋的正門有一個以多條圓木製成且可推動的門框。中午時份,屋主只將門框拉上而沒關門,所以涼風仍可吹入屋內且光線充足,鄰里看見屋主拉上門框就知道正在休息而不會上門打擾。至於各種木製傢具、神桌、木床全獲以精巧的手工來雕刻。
屋內各種用品都獲得保存。
在黃水黎去世之後,其子女都定居海外,此屋獲國家徵用作為沙瀝市公安的經濟警隊辦事處。至2007年,同塔省旅遊部門正式開發此古屋,並開放以讓國內外遊客前往參觀。翌年,古屋獲公認為省級遺跡。到了2009年再獲公認為國家級遺跡。除了參觀之外,遊客還可在古屋用午、晚餐,或者入住屋內的兩個睡房,以能親身體驗一下當年一個“名門望族”的生活環境,可在晚上探討沙瀝市的風土人情。
古屋經常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前往參觀。
雖然經過多少年歷史的浮沉,但至今,該古屋仍能保存得相當的完整,更成為沙瀝市一個具有上百年建築風格的獨特地標,也是當地旅遊業每年接待上萬國內外遊客前往參觀、“打卡”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