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東南亞各國,對於華文創作的青少年甚多,展呈一片春色盎然;然而,作為華人文化最為豐富而集中的胡志明市,青年寫作人屈指可數,寥寥無幾,久未見到年輕人熱情投稿及持續創作,不禁叫人唏噓嗟嘆!
據瞭解,許多愛好寫作的同學在求學時期努力創作,本報於每週二和週五兩日的第三版均闢四分一的版位──“青少年園地”來發表學生習作,以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及技巧;然而,他們一旦離校工作後就放下筆杆,乾脆不寫了,因此,造成越華文壇青黃不接,這個現象已有10多年了,如果長此下去,越華文壇就會日漸老化,而且對本報前途也受了影響。為什麼呢?因為本報許多編譯員或記者當年是從愛好寫作的文友參加本報的活動後,然後對辦報萌生興趣而留下工作。
筆者當年雖是文友,但我是考進報社工作的。身為從事華人文化活動的我,不但擔任本報記者、副刊及“青少年園地”編輯,又是共青團書記,自己也愛好及經常創作詩文投稿國內外,感到責無旁貸,不能袖手旁觀,不能自私地只利用編輯名義來刷亮自己的招牌而忘卻了越華文壇的前途,所以培育年輕寫作人才是最迫切的問題。去年初,在本報領導的指導下,我便以共青團名義向上級申請成立青年創作俱樂部,一來為培養華文寫作人才,二來也是為報社發掘接班人,使能後繼有人。上級認為這是一項十分饒有意義、又是本報共青團所應做的工作,值得關心支持,結果在2017年4月予以批准成立。
青年創作俱樂部成立後,初時開展“溯源”活動,讓會員增廣見聞和創作文章;之後便進行一個內部交流,動員大家多寫作投稿。半年後,在得到本報領導同意後,尤其是得到台越人才有限公司和紅心鈕扣生產貿易等公司贊助下,我們俱樂部便著緊開辦2017年“寫作基礎培訓班”。我們就通知各華文中心和各大學中文系,結果不到一週,報名人數已超出預算,有來自越中、福中、潁川、忠義、禮文、平泰華文中心以及市師大、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市外語信息學和孫德勝大學中文系學生與若干自由生等約150人報名就讀。但由於場地問題,我們只能接納110人左右,對逾期報名者我們唯有“割愛”。由此可見,這個培訓班是廣受歡迎,備受大家關注與支持的。
培訓班在去年11月4日開課至12月24日結束,共8節課,由本市作家余問耕(周智勤)義務擔任主講。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重溫作文基本常識,介紹各類文體,文章開頭結尾方式,如何豐富正文內容等;標點和修辭手法引述;佳作引證並賞析。二是散文與記敘文的差別,散文引例,名家散文賞析等,內容切實,嘉惠學子,受益良多。
在上課時,學生安靜,專心聽課,而且互動方面也值得讚賞,老師有問學生必答;難能可貴的是,有時雖然下雨,師生們仍風雨無改的上課(有九成多學生上課),教我深深感動,他們無論家住遠近,兩個月內的每週日都安排時間前來上課,精神可嘉。每節課,余老師上課都超出1小時的規定,而學生們也聽得津津有味,沒有誰早退。
此班遺憾的是,有少部分的大學生和若干華文中心學生,讀兩三節課就輟學;有的報名後又不來上課,有的因為路途遙遠、有的要參加會考,有的學校要考試等問題要輟學也不通知我們,影響到拒收較遲報名真正想學的學生。不過,在逾百名學員中,最後有80多名一直學至結束,完成修業課程,令我喜出望外,因為這個數字比我估計完成進修課程多出10名。
學員就讀這個班不但免費,還獲發送簿筆和學習材料等,但要求每人學後要繳交一篇作文以上,缺席不超過兩節課則獲頒發證書。結果今天,俱樂部給80多名完成學習課程的學員頒發結業證書。值得一提的是,學員提交作業約有100篇作文,這些作品,我們將選出佳作在本報“青少年園地”發表。我們交給授課老師余問耕負責選出佳作頒獎;另嘉獎予投交多篇作業的同學。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初次舉辦寫作基礎培訓班,就能得到報社領導創造順利的條件;台越人才有限公司和紅心鈕扣生產貿易公司的熱情資助,又得到各界人士支持、余問耕老師義務授課和各執委成員的協助,讓培訓班能順利開展,教我不勝感激。
許多學員表示希望俱樂部再舉辦更多的活動,我們將會不斷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以豐富他們的知識,寫出佳作以饗讀者。尤其是希望他們能加入本報,成為這份全國唯一一份華文革命報刊未來的接棒人,也誠盼以後舉辦的活動再能得到各界社會熱心人士的鼎力資助,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