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中記錄了豐富的中國文化。漢字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漢字教學中,可以從漢字的形、音、意人手,分析漢字文化,進行文化教學。
【關鍵字】漢字;文化;文化教學
一、漢字文化概述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是表意文字,以特有的形體記錄漢語的聲音和意義。其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漢族文化在漢字的組合中呈現出來,一個漢字就是一種文化,就是一部文化發展史。
漢字的文化內涵,具體來說,包括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首先,漢字反映了漢民族的制度文化。從一些漢字中,我們能夠體會到社會的文化信息。以中國的貨幣制度來說,如“貝、錢、金、銀”等都曾作為貨幣流通。最初只有天然海貝,後才有了仿製的骨貝、石貝、銅貝等。商周以後,貝與錢、幣等貨幣並行,直至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它才退出貨幣流通市場,失去貨幣的職能。而隨著金屬貨幣的出現,貝作為貨幣的地位下降,終被金屬貨幣所取代。又如古代的婚嫁制度,“婚”字,從女從昏,聲旁的“昏”反映出古代結婚的時間為傍晚。又如“娶”字,“取”就是 當時的一種搶婚文化風俗在漢字字形上的折射。
其次,漢字反映了漢民族的物質文化。如從一些漢字的構成中,我們能看到漢字和古代建築的關係,可以看到古代建築發展的印跡。如“家”中的寶蓋頭,就是對當時房屋的寫照。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大量用“木”字作偏旁構成的“樓”等字,便是那時候的房屋建築用字。而在如今的漢字中保留的一些偏旁,如石、竹、瓦、土等,雖在與房屋建築的材料、形式、結構中有些許變化,但多多少少都能從這些偏旁中看出某個時期房屋建築的一些情況◆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