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更显活跃 利率或将调升 为经济增长目标创造动力 第十五届国会今日召开第七次非常会议 我国4个月贸易顺差84亿美元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 商品大减价以招徕客户 苹果希望在越南增资扩产 越日签署交通领域全面合作协议 蔬果出口继续成为农产品亮点 丰富多彩工人月开幕 宁顺摆脱贫困乾旱处境勇往直前 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陈红河副总理视察 500 千伏电线第3段进度 东海禁渔令违反越南主权 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潮州花籃 鄉親瑰寶

去年歲暮,家住第八郡的潮州媳婦何月紅女士提著一個古色古香的潮州花籃來到義安會館(俗稱關帝廟或借富廟)“還神”(酬神)。花籃裏放滿著各種各樣的水果、潮州桃粿和發包等。在何女士帶來的物品當中,最引人觸目的莫過於她那個已泛黃,並開始轉黑的潮州花籃。這在當今的堤岸華人社會中甚少見到的傳統禮器。
何月紅女士用百年潮州花籃放著各種供品帶到堤岸關帝廟 酬神。
何月紅女士用百年潮州花籃放著各種供品帶到堤岸關帝廟 酬神。
眾所周知,堤岸華人的祖籍主要來自中國廣東廣肇二府、潮汕、客家和福建、海南省,本地華人主要講粵語、潮語、閩南語、客家話和海南話。由於廣府人數眾多,粵語成了本地華人交流的主要語言。不同華人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飲食文化,尤其是喜慶活動更是各處鄉村各處例。就像以前家庭環境好一些的潮州人在辦各種喜事中少不了一個用竹子編織成的籃子,它是潮州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一項傳統手工藝。這花籃可不是用來裝鮮花的籃子,而是一種傳統的用竹子編織成的籃子,因為外面畫了許多祥瑞的圖案,顯得花花綠綠的,所以叫花籃。
潮州花籃 鄉親瑰寶 ảnh 1 家鄉情懷。
花籃也叫市籃、春籃、春簍,外面畫的圖案五彩繽紛,是一件能登大雅之堂的精緻工藝品。說起潮州花籃,可能年輕一代的本地潮裔華人不知道是什麼物品了。然而,這花籃在舊社會的潮州人群體中是很常見的,所以潮州人在家中有喜事,比如嫁娶、添丁、酬神或者過年過大節等場合就會用到花籃。大家都知道,潮州人向來都有著拜神的習俗,像平時的農曆每月初一、十五,各家各戶都會在自家擺起供桌祭拜神明,還有就是到神廟祭拜。
以前一些家庭環境相對好的潮州婦女都像何月紅女士那樣挎著一個外面畫著精美圖案的花籃在廟裏進進出出。現在在堤岸如果家裏還留著的話,那該花籃已經有將近100年的歷史。據何女士介紹,其亡夫郭創澄今年如果還在世的話已經75歲了,但她的花籃是其家婆當年的嫁妝。她嫁入祖籍潮陽的郭家後,每年年底都看到家婆把供品放到花籃裏然後帶到廟裏酬神。
家婆去世後,何女士接替了當家的責任,每年到廟裏酬神時也會把供品放到花籃裏一起帶上。隨著時間飛逝,她的那 個百年老花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  尤其是竹片變脆容易脫落,籃蓋穿了 幾個洞。可是向來十分珍惜前人留下的物品和致力守護傳統文化的她,一直把花籃視若珍寶,每年酬神還是拿來使用。

最近筆者跟很多潮裔中年人接觸時,他們都說小時候看到家裏有放著祖母的花籃,但後來祖母仙遊了,家裏又進行裝修或重建,所以都扔掉了。據筆者瞭解所得,早在一個世紀前,潮州人使用的花籃絕大多數由水客從中國帶進來售賣的。後來有些人就地編織,但技術與畫工卻比不上原產地,而再後來這技術也失傳了。在廣東潮汕地區有許多傳統手工藝是非常出名的,也許很多人只知道木雕、嵌瓷這些比較有名的,其實潮汕人對於竹製品也是精通的,除了竹筐、簸箕這些農家用品之外,最為高端的就得算是花籃了。
以前家庭環境好的潮州婦女上市場買東西,都會提著個花籃,裏面可以裝各種各樣的東西,相當於現在的購物籃,而做好的飯菜也可以裝在花籃中,用以給在外幹活的男人們送飯。最近筆者在社交網上看到網民貼上一些堤岸老街景照片,照片中有些婦女手裏提著個花籃,就像現在的女士出門背個包包 一樣。

如今堤岸已經找不到人賣這些潮州花籃,一些家庭由於珍惜前人的物品所以還留下,也有些鄉親守護傳統,子女結婚時拿來下聘與嫁娶使用。已屆古稀之年的潮州義安會館辦公室主任王國光說,他家裏還有一個花籃是其岳母留下來的。之前他兒子結婚時也拿來下聘。由於現在市面上已經沒有銷售,所以鄉親們家裏舉辦婚禮時如有需要會互相借用。

仔細觀察何月紅女士的那個百年老花籃,雖然歷經了一個世紀,但筆者發現製作者的編織技藝十分精湛。據說花籃在當時也不是什麼便宜的物件,只有有錢人家才用得起。目前,在中國廣東汕頭地區的農村裏的下聘與嫁娶還有人使用花籃,而當地還有人編織,不過售價也不菲。
據瞭解,製作花籃使用的是潮汕本地產的上等材料埔綠竹,編織一個花籃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從破竹鋸竹,一層層撕篾,到按序踏底,再到做籃牆、編蓋子等等,至少要經過70多道工序,一個普通的花籃,就算是老師傅也要兩三天時間才能編完,如果是有隔層的那種,那就要更久了。
編籃子做的只是個胚子,後面還要在表面刷上桐油,最後再畫上各種栩栩如生的象徵吉祥的圖案,一個花籃才算真正做完。這麼麻煩的工序,在古時候一般人肯定是用不起的,所以以前的花籃就像是現在的各種大品牌的包包,比如愛馬仕、LV等。

花籃如今在堤岸華人社會中已經越來越少了,而且它也失去作為飯菜或裝飾籃子的日常用途,只有若干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作為一種禮器來守護著傳統文化。花籃是潮州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 的一件瑰寶,更是潮汕人代表的信物,真心希望這樣的一件寶貝能代代傳承下去!◆
儘管對家婆留下的潮州花籃視若珍寶,但當得悉筆者提出“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成立計劃後,何月紅女士與其女兒郭惠鈴小姐決定把家裏的百年花籃捐獻出來,以此傳承潮州傳統文化,讓子孫後輩知道前人的習俗,同時讓陳列室的展品更加豐富多彩。對於何女士與郭小姐的一片熱心,筆者深受感動,也向他們致以衷心的謝意。

值此,我們希望各界華人同胞繼續支持“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的成立計劃,讓更多的華人懷舊物品得以保留和傳承。讀者如有相關物品饋贈,請撥電0938638043張先生代為接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