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煎粽子的大嬸。
自由村舊街市還沒被解體之前,服務當地越華同鄉的一個傳統街市,面積雖小,每個攤位不到四平方米,擺賣各式美食、新鮮肉類和蔬菜、乾食品與一些泡菜等。
清涼的早晨,來一碗湯底清淡的雲吞麵、或燻香撲鼻的豬排碎米飯、或軟綿綿的蒸水糕和豬腸糕、或一條燒肉麵包,或炸豬蹄麵條,林林總總,最令我印象深刻莫非是一個個外脆內軟的煎粽子。因為那個年代的小孩子,家人給零用錢不多,(其實省著用可以買心愛的玩具),自然而然選擇既飽腹又便宜的早餐。
“大嬸,我要一個煎粽子,煎脆一點可以嗎”?我以好像對家人的口吻說。“唉喲,豬油可不便宜呀”!大嬸半開玩笑地把粽子煎黃了一面,又再翻過另一面,然後用芭蕉葉包起來,我忍不住透過一層隔熱的芭蕉葉,露出半個外皮金黃的煎粽子咬進去柔軟潤滑,糯米團團地把濃郁的綠豆餡包住,唇齒間融化的楜椒粉與豬油配搭溢出的香,震撼我的口感!
後來商販獲轉移到離原址一公里多的新街市,可以說規劃得井然有條,但原有的舊客戶不願跑到新市場購物,商販苦撐了好幾年,前來購買食品的人仍寥寥無幾。因此,人們又在舊街市居民區門口,重新擺賣,但她已不是昔日模樣,本來噓噓嚷嚷的叫賣聲中,支柱橫樑與及燻煙燋黑的鐵瓦已被拆遷,風雨來臨時,雨蓬就是她們最好的避風港,和隔壁新蓋的超市空調齊全形成鮮明對比,現代化的洪流無形中取代了固有的傳統經營模式。
今晨細雨濛濛,送女兒上學後,騎著摩托車回程途中,忽然煎粽子的香隨風飄至,我循著香氣尋覓,原來那是從前在殘舊的街市轉移到目前的中學大門口偏左行人道上,一位老婦曾經以獨特廚藝製造美味的粽子,依舊在兜售著那一直曾在味蕾盤恒不去,而後隨著日子流逝的記憶猛地踏實回歸,讓我萬分驚喜!可惜已不是當年那老婦的身影,還好是她的鄰居也是她合作夥伴接過那老扁擔,一貫以微薄的利潤,繼續默默地為村民和一群學生,製作他們所稱道的簡便早點,剩餘充足的時間工作與學習、飽飽滿滿的日子、溫馨中就是那麼平凡。
父母親知道後感慨萬千,細細品嚐久違的煎粽子,對於愛吃炸雞漢堡包的女兒來說,老一輩的那種深情回味,她們何曾體 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