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陈红河副总理视察 500 千伏电线第3段进度 东海禁渔令违反越南主权 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零售业频推促销活动 “绿色”物流行程:任重而道远 释放私人投资资源 实施核心任务以促进社经发展 数字化转型市场尚可强劲发展 2024 年东盟未来论坛分享有关东盟未来愿景的新创意 Horasis中国论坛: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商机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体 越南国家品牌5年内增长102% 加强河南省与中国南宁市合作关係 越南成为新加坡最大大米供应国

留在谢渊街的足迹(下)

留在谢渊街的足迹(下)

由昭南茶家转右手向前走至阮志清街(前陈皇君街)十字路口,对面街便是越华酒楼,每逢华灯初上,热闹非常。附近居民办喜事设宴大多在此,贪图方便。后来越华结业后,在它旁边转角处便开设了一家皇后酒楼,1975年之后还活动一段时期便结业至今。很多人有种错觉以为皇后酒楼前身是越华酒楼,其实不是。越华店面在阮志清街,皇后则在转角处。从酒楼转右向前行,便是一个只卖早市的小市集,摊位看似杂乱无章,其实井井有条,卖菜蔬的,肉类的,日常用品的,应有尽有,摊位只由阮志清街至新成街止,却解决了大众的民生问题,实在便利。这里有两间毛巾织造厂,听说两家老板是亲戚,福建人(兄弟或堂兄弟?记不清了),再过去便是何碧霞产育院(101-103号)是一位名叫何碧霞的华人女医生,从法国学医回来后开办的,她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九,所以人称九姑,反而将她的原名忘了。她妹妹十姑亦是留学法国的妇产科医生,同样开办了一间产育院,院址在第十一郡傅基调街51号(靠近阮志清街路段)。何碧霞两姊妹都是50至70年代本市著名的妇产科医生。靠近产育院那间是华艺毛巾厂(105号),旁边那间(107号)已忘记其宝号,只记得老板姓吴。跟着就是鸿发茶家。其实它够不上茶家的称号,顶多称为茶寮(古装片里常见的简陋茶寮)。因为它铺面狭小,半间屋位,约五,六张“茶台”。大多数是做附近工人或去市场的主妇们的生意,那些主妇们通常坐下来喝杯咖啡,聊聊菜价或是非便离开。茶家隔壁便是一间小小的杂货店,一个名叫杭姑的女人独自顾摊。杭姑一年到晚梳着一条长长的辫子,穿一套整洁的唐装,什么时候都笑脸迎人。听祖母说,杭姑是我们家的远房亲戚,她的家人全留在中国广州,她的杂货店可要养活那边的家人,生活也挺辛苦的。

谢渊街与新成街的十字路口,有一间老招牌的卢瑞益酱油铺(85号),酱油都是独家秘制,没有化学添加剂,那年代啊,吃什么都很安心,从未听过有什么癌症。酱油铺斜对面(谢渊街42-44号),是育英华文小学。

我每天上学都要在谢渊街走上4趟,因为那年代华文教育是全日制的。早上每逢经过育英小学都会碰见校长夫妇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虽然我不是他们学校的学生,却因我一次主动打招呼,自此他们也在我经过时也含笑打招呼,感觉他们很和蔼可亲。学校旁边是一条很狭窄的巷子,里面居住的全是华人。

我最喜欢的,还是谢渊街的傍晚。

我是个不爱回家的人,因此,下午放学后都不会马上离开。通常逗留在校务处,和老师们聊聊天,坐在那张长长的会议桌旁读报纸,写写稿,直到太阳快下山才慢条斯理地收拾撒满台面的原稿纸,拖着不情愿的脚步离开。走在热闹的陈兴道B段(前同庆大道),心头却有一丝丝孤单,经过圣心大教堂,过了马路便是谢渊街。

夕阳斜照,炊烟袅袅,成群的归鸟在树梢作最后的盘旋。

抱著书本,一个人走在这条安静的街道,当时的心头涌起很多幻想。想到10年,20年,甚至30、40年之后,我还会走上这条街吗?到那时,街上的情景会变成怎样?依照家人原定的计划,中学毕业后就会送我们姊妹出国留学,那之后又如何?在国外落地生根不再回来?又或者学成归来,重新再走上这条街道?到那时候,我是一个怎样的我?普普通通,每天挽着菜篮子,去和菜贩们为几毫子的菜讨价还价?依偎在丈夫的身旁,慢慢地走在黄昏里,娓娓细诉昔日我在这条街上留下多少足迹?又或者结婚生孩子,每天走过这条街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要的应该是更高尚的理想。

不过,继而想到连年战争,炮声轰隆下,我们可以有多远的理想?明天是否还可以醒过来也是个未知数。

就这样,在时而堆砌美丽的梦,时而一手推倒憧憬,重重叠叠的幻想中,走过了少年的岁月。

日往月来,时移世易。

父亲的生意倒闭,我们姐妹俩没机会去留学,而且很早便出外谋生,靠双手去养活自己。世事结局也难料,如今我竟又每天都走过谢渊街,可是一切已物事全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