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初“解封令”頒佈後,本市開始邁入“新常態”階段,持有“疫苗綠卡”者或已治癒的新冠病毒確診者(6個月內)又可以在超市、商場自由購物,不少街市已恢復活動,大部分公司、企業已復工,餐飲領域已獲準堂食,人們又可 “嘆早茶”。目前,還只有若干行業仍未可復業。但基本上,社會的活動已逐漸恢復常態,與疫前相比似乎沒有很大的異樣。可是,即使進入新常態,人們心中對疫情那種恐懼與陰影還是揮之不去,難以剷除。很多人都不禁擔心自問:這新常態能否繼續維持下去或會更好?
無可否認,市民已被拖長數月的社交隔離對身心方面所造成的影響與壓力是巨大的,但卻無法不得不接受與承認,這又是有效抗疫的舉措之一,因為如果不隔離,疫情蔓延的範圍會更廣更泛,屆時就實在難以控制,國家與人民無論在哪一方面、尤其是寶貴的生命將受到更為嚴重的損失!
現在,疫情已基本受控,人們可以鬆一口氣,精神與心理上的壓力已減半。然而,疫情仍然複雜多變,確診者的死亡人數雖比此前減少,但感染人數仍未有大減趨勢,這才是讓人們有所憂慮的一點。因此,面對不能“清零”的疫情,就要隨時準備好“與疫情共存”的心理,我們每人對遵守“5K”的規定絕對不能放鬆或忽視,處處都要做好防疫工作,須把防疫意識發揮至最高點,這樣才能讓新常態繼續下去,讓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等有機會恢復疫前的常態。
我們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失去的東西往往在過後才覺得珍惜!不錯,在疫情發生前的不少事物我們都覺得很平凡(例如相約數名知心好友到咖啡館聚聚舊,或閒時到公園散散步等等)而不懂得去珍惜、去愛護。今天,疫情稍為得到緩和些,那麼,除了隨時隨地加強防疫意識之外,我們每人還須珍惜當前所擁有的一切,特別是親情與友情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