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不一樣的美
我們這趟西北之旅從首都河內出發,途經老街、安沛、富壽、萊州、奠邊、山羅、和平多個省、市,見識到群峰峻嶺,險隘山路,疊疊梯田,翠綠茶山,隱藏在野生自然之間的高腳屋,滾滾河水奔流等等西北部風光,留下難忘的印象。
老外遊客喜嘗下田播種樂趣。
根據Vietsense旅遊公司資料,從地理位置上看,西北地區(和平、山羅、奠邊、萊州、老街、安沛)是越南最崎嶇的高山和高原地帶,沿自中國雲南山水脈群體,其構造循西北-東南方向,與紅河平行。從東到西標誌是180公里的黃連山脈,峰頂番西邦。黃連山脈和西部高原之間是盆地。
適逢春節,河內文廟彩旗高掛,文湖天燈也在迎風,許多人大清早進去朝聖。富壽雄王祠更是人山人海,當地人扶老攜幼,帶上大包小包冥紙、轉運風車等祭拜開國祖先。部隊軍帽造型的奠邊府博物館,A1作戰山坡巡禮。在這些民族歷史景地朝聖之後,開始投入群山峻嶺、峽谷溪澗的懷抱,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品評著之前少有接觸的梯田、茶山風光。
西北的山林、梯田、谷地,都獨具不同的美態,顏色爭艷,造型搶鏡,大自然的山水畫隨著每次峰迴路轉,變出了另一種美,交替接踵出現在遊客面前,山路連綿,驚喜處處,萬籟俱靜,遠遠拋離煩囂,全情投入新體驗。
資料介紹,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線方向修築的條狀階台式或波浪式斷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傳說在西北地區,大約4個世紀前,赫蒙、瑤、拉基等民族遷移到西北地區進行開發和定居,當時該處四個大山谷分別是芒清(奠邊),芒羅(安沛),芒炭(萊州),芒則(山羅)早已為泰族和拉哈族土著在定居。因此必須另擇其他山脈,如靠伐 (安沛穆崗寨),黃連山(老街沙巴)和西昆嶺(河江黃蘇翡)等海拔1000至1600米的山坡建村立寨。為了確保生計,這些民族不得不在高山坡上選擇玉米和旱稻種植來獲取食物。最初,梯田只在山腳下形成,在人口增加之後,他們開始往上開發,像今天一樣在山脈周圍形成壯麗的梯田。
西北的梯田風光的確非常亮麗,無論遠看或近觀,層層疊疊、顏色鮮艷、涇渭分明、高低上下,造型萬千,春耕秧苗綠,秋收稻穀黃,不同角度,梯田始終散發著不同魅力,訴說著別樣風情。照片一張接一張,快門按個不停,怎麼也停不下來。縱觀山林作物林林總總,山上是摩天大樹,山麓油菜花、薰衣草一片地,雖說物競天擇乃自然規律,老天爺是公平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珍惜當下是硬道理。人類以智慧與勞動為天地間揮就彩畫,將大自然的詩意進一步升華,望著梯田黃綠相間的莊稼,遲熟的或是新種的,在春日晨光下欣欣向榮,心中暗暗佩服前人在困難中求變的機智,體驗到生活源於創造,只要肯動腦,集體相扶持,哪愁事不成…。
導遊給我們介紹許多西北少數民族:赫蒙、泰、瑤族的生活文化習俗,特別是為山胞牽紅線當月老的風流集市,花41個工序紡織縫製的土布衣物,品嚐灶邊水牛肉、烤溪魚,煮蕨菜地道美食,再喝一口山雪茶,參加民族舞蹈。租電車深入各個村落,看農民播種初春水稻,更加覺得少數民族尤其是女性,比文明城市的人更多一份柔情。沿路見到他們在賣奇怪藥食特產,像:溪藻、虎骨根、山蕉花等,外皮粗糙內裡甜潤的橙子正是少數民族風格的表徵,導遊說如果可以就幫他們買一點,當做幫補其生計;不過萬萬不要給錢山地小孩,以免他們習慣成只想賺外快而放棄政府提供的義務教育,妨礙今生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