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家裡吃早餐,陳錦娥聽到有人慌張表示街坊阿峰咳嗽出血被送進醫院了。擔心不知阿峰有否攜帶郡紅十字會的免費診病證,她立即放下碗筷,前去瞭解情況。對於阿峰的問題,陳錦娥花了很多心機來說服及輔助。
她告知,很多時候自己非常生氣,打算放棄了,因為一直勸喻,甚至出錢出力給他們回鄉申請證明書以讓地方政府辦理隨身證件,但他也不理睬。生病亦是,勸喻了多次但一直都不肯就診,現在大病就可苦了!話說如此,但陳錦娥都沒有放棄。瞭解情況後,她便動員經濟條件好的街坊募捐幫助阿峰,而由於她開口,大家都沒有拒絕,因為陳錦娥一直都是做對的、合理的、有意義的事情。
這位組長就是如此,街坊們遇到什麼事情都有她出面解決。還記得過去的春節,坊共青團給小朋友發放禮品。那條巷裡有3名小朋友,但只有兩人獲得禮品,所以這名小朋友的家人便責怪組長。對此,陳錦娥耐心解釋每名小朋友的家境,分析為何有人有禮品,有人沒有的原因。聽了後覺得合理,所以街坊不再有疑問了。
在第15組,陳錦娥就如同街坊的“大姐”,因為不管在家庭或街區發生的大小事情,大家都請她幫忙解決。只要告知姓名,她都能一一說出他們的環境。自從擔任組長職務後,每次有空,陳錦娥便挨家逐戶到訪或透過街坊來瞭解每人的情況。不僅為了掌握信息,在瞭解後得知哪個家庭困難而要孩子輟學,她都前來動員和呼籲朋友幫助或自掏腰包提供助學金。或有人生病但沒有錢購買醫療保險,她也免費贈送。
有人戒毒後回到社會,陳錦娥便前往探訪,贈送禮品,之後幫助貸款來謀生。一名街坊告知,聽到有孩子輟學時,陳錦娥已不斷勸喻,說服對方,而且還來到學校申請給孩子重返校園,每月還自掏腰包交學費。因此,這名孩子才能繼續上學。基於陳錦娥的熱心助人,街坊組的其他組員也開始參加婦女工作,動員、幫助婦女和兒童解決困難。
在志願行善工作中,陳錦娥從來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因此多年來,只要街區內有人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大家便會想到她。對此,陳錦娥表示,街坊們需要才找自己,故在本身能力之內的,她都不會拒絕,要是幫不了就動員大家群策群力。每次看見遇到困難而自己愛莫能助的情況時,她都會感到不安。因為自己小時候家境貧困,基於善心人士的幫助才能完成學業。記得這份恩情,所以如今反過來幫助其他孩子。
作為華人,她理解華人女子不喜歡交際和低調的作風。於是陳錦娥便私下瞭解她們與哪位街坊相熟,以在每次開會時連同邀請出席。久而久之,她們覺得有意義並且放膽參加活動了。若有優秀的群眾,她便接觸、幫助她們提高政治認識,從而推薦入黨。
對這位華人組長來說,每天做好自己的工作,幫助、關照街坊,每件事都要正確以獲得民眾信任等正是學習胡伯伯了。至於向組員宣傳學習傚法胡伯伯,陳錦娥認為只要準時參加活動,做生意時不欺騙客人,限制使用塑料袋,保持衛生等都是學習胡伯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