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零售业频推促销活动 “绿色”物流行程:任重而道远 释放私人投资资源 实施核心任务以促进社经发展 数字化转型市场尚可强劲发展 2024 年东盟未来论坛分享有关东盟未来愿景的新创意 Horasis中国论坛: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商机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体 越南国家品牌5年内增长102% 加强河南省与中国南宁市合作关係 越南成为新加坡最大大米供应国

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或上市

實驗室培育的肉類作為一種新興食品,預計將很快投入市場。生產商一方面想標榜肉類來源無“受害動物”,一方面又想將其作為肉類出售。人造肉的食品標籤是否可以含有“肉”字?
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
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
澳大利亞的管理者們很快就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在實驗室中培育的動物肉類是否可以被稱作“肉”呢?
實驗室培育肉類的興起
一般來說,那些在實驗室培育肉類的公司會著重強調他們未來的產品“瘦肉比例高”,以此贏得消費者和食品標準監管機構的青睞。

由美國主要肉類加工商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 Inc。) 提供部分資金支援的孟菲斯肉製品公司這樣描述其工作:開發一種用動物細胞培育真正肉類的方法,而不需要餵養、繁殖和屠宰真正的動物。

從事實驗室產品培育的創業公司普遍將動物組織工程定位為一種養殖形式,而非新的工藝流程。

另一家名為Supermeat的矽谷肉類創業公司將實驗室培育的肉類稱為“清潔肉類”,稱其與今天的大米、牛奶、番茄、肉類和西蘭花沒有什麼不同,該公司認為:我們所知道和鍾愛的所有食品都經歷了人類的密集干預,如果沒有人類的干預,這些食品是無法流入市場的。

然而諷刺的是,培育實驗室肉類的公司不得不強調培育肉類過程的新穎性,以便獲得專利、吸引投資者。他們還強調了實驗室肉類與傳統肉類生產過程的不同,以支持實驗室肉類在環保和倫理方面的聲明。
澳大利亞實驗室培育的肉類
貿易條約不允許澳大利亞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拒絕進口實驗室培育的肉類,因此澳大利亞將不得不進口實驗室培育的肉類,以及用於3D列印肉類,含有人造肉的“食品墨水”墨水匣等產品。

但是,在我們可以吃到實驗室培育的肉類和3種蔬菜之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食品標準部門必須對實驗室培育的每種肉類產品進行公共衛生和安全評估。在我們的食品標準規範下,作為一種“新興”食品,實驗室培育的肉類需要進行這些評估:

在澳大利亞,肉類被定義為“任何動物被屠宰之後的全部或部分軀體”。在澳大利亞,食品標籤上若要使用“肉”這個詞,食品必須符合上述法律定義。

出於道德考慮和市場原因,培育實驗室肉類的公司並不希望其產品滿足“肉類”的法律定義,畢竟“無受害動物”是培育肉類的一個關鍵賣點。

由於需要使用從牛的胎兒血液中提取的牛胎血清,一些實驗室培育的肉類也將會包含部分被屠宰的動物。使用這種血清的合成肉就滿足了“肉”一詞的法律定義,可以被標記為“肉”。

但是,那些使用牛胎血液培育實驗室肉類的公司也必須避免使用“無受害動物”作為賣點,因為這種說法可能被認為是誤導消費者,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肉”或是“不含肉”,都有風險
伴隨著實驗室培育肉類的標籤受到農業團體的嚴密審查,給實驗室培育的肉類貼上“肉”的標籤仍然存在政治風險,正如來自歐盟、美國和澳大利亞乳製品行業施加的壓力,禁止以植物為材料的乳製品使用“乳”或“奶”等標籤。

同樣,“不含肉”這個詞並不適用於實驗室培育的肉類。消費者會理所當然地期望,或至少第一印象認為,標著“無肉”的產品將不含有任何動物成分。

由於現在的處境舉步維艱,培育實驗室肉類的公司可能不得不選擇那些不包含“肉”這個詞的模糊的產品名稱,以及拗口的產品描述,比如“用動物來源的細胞培育的肌肉”或者“來自牛骨骼肌肉,通過生物合成培養的分離細胞”。這種聽起來不自然的描述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接受度和公眾信任度。

還有,在澳大利亞,食品標籤上須標明製造商的名字。

培育實驗室肉類的公司一直小心翼翼地將“肉”這個詞放在在他們的公司名字中,通常是商標名稱,比如MosaMeats、SuperMeat和Memphis Meats。在不引發任何法律問題的情況下,實驗室培育的肉類標籤上使用這樣的公司名稱,會讓消費者認為實驗室培育的肉類和傳統肉類是一樣的。

考慮到澳大利亞的一些團體可能受商業利益驅使而去削弱消費者對實驗室肉類的接受程度,所以更重要的是應該公開討論實驗室培育肉類該貼怎樣的標籤,即在一個透明和公眾廣泛參與的監管過程中進行討論。

然而,目前澳大利亞制定食品標籤標準的體制和程式受到強烈批評。與此同時,對澳大利亞公眾來說,農民仍然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群體,這也使得傳統肉類產品更有優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