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端午節,母親都會把挑好的蘆葦葉放在水中浸泡,待有了韌勁之後,旋成漏斗狀,然後裝入已經泡好的儒米,折疊,紮上一根麻繩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煮好的粽子,清香四溢,是我孩童時代垂涎的美味。那時,粽子大約有3種:一種是用純儒米包成的白粽子,蒸熟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子,儒米中加入了小棗;第三種是豆沙粽子。農村的粽子則大多是以黃黏米代替儒米,加紅棗。蒸熟之後,黃澄澄的黏米中鑲嵌著紅豔豔的棗兒,美其名曰“黃金裹瑪瑙”。
現在的粽子依然多用蘆葦葉或竹葉包裹儒米,但花色種類豐富了許多,有肉粽、水晶粽、蓮蓉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形狀也各不相同,有三菱粽、方形粽、枕頭粽等,並已登堂入室成為饋贈禮品。
粽子的歷史源遠流長,查閱資料,關於粽子的最早記載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初中時才瞭解,五月節的粽子,豈止是尋常的民間小吃,它還是為了紀念名傳千古的楚國士大夫屈原。屈原是偉大的詩人,更有高尚的政治理想。當時,楚懷王身邊儘是阿姨奉承誤國之臣,但屈原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污。他以《離騷》傾吐心聲:“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胸懷坦蕩,不向惡勢力低頭,在《九章》中自白:“苟於新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每年的端午節,品嚐粽子之餘,我都會產生無窮的遐想,想起那個峨冠博帶,桀驁不馴的身影。
於是,喜歡上了粽子,喜歡它那種清冷靜謐的悠遠,喜歡它那種暗香浮動的溫情,喜歡它那種寵辱不驚的豁達。“端午數日間,更約同解粽”,穿越了千年時光的粽子,今日香味依舊◆
現在的粽子依然多用蘆葦葉或竹葉包裹儒米,但花色種類豐富了許多,有肉粽、水晶粽、蓮蓉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形狀也各不相同,有三菱粽、方形粽、枕頭粽等,並已登堂入室成為饋贈禮品。
粽子的歷史源遠流長,查閱資料,關於粽子的最早記載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初中時才瞭解,五月節的粽子,豈止是尋常的民間小吃,它還是為了紀念名傳千古的楚國士大夫屈原。屈原是偉大的詩人,更有高尚的政治理想。當時,楚懷王身邊儘是阿姨奉承誤國之臣,但屈原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污。他以《離騷》傾吐心聲:“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胸懷坦蕩,不向惡勢力低頭,在《九章》中自白:“苟於新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每年的端午節,品嚐粽子之餘,我都會產生無窮的遐想,想起那個峨冠博帶,桀驁不馴的身影。
於是,喜歡上了粽子,喜歡它那種清冷靜謐的悠遠,喜歡它那種暗香浮動的溫情,喜歡它那種寵辱不驚的豁達。“端午數日間,更約同解粽”,穿越了千年時光的粽子,今日香味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