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教過自己讀書的先生才能稱為老師,否則,一定使對方感到突兀!或者有被諷刺的感覺!三字經不就有一句:教不嚴,師之惰?可見古代老師對學生的責任異常重大,學生沒有好成績,老師就難辭其咎,受到社會的譴責;據悉:孔夫子逝世後,他的學生--子夏認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於是守住墓廬三年,以表哀思,那是古人的固執行徑,也突顯了孔夫子是名符其實的老師。
至於現代的我們,當然沒有如此迂腐的想法,什麼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以現代教育來說,學校裡,老師多達數十位,儘管做過自己班主任的也不少,又該如何盡孝呢?記得還在求學時,同學們不管男性或女性老師,全都叫做先生,甚至簡稱乜生,大家習 以為常之後,也沒感到有什麼不妥。
一直給華文《西貢解放日報》投稿,已經20多年了,日子一天天過去,不覺垂垂老矣!偶爾碰見此前的年輕文友們,他們此刻雖然也已步入中年,卻還有人把我喚作江老師,教我想起當年陸進義先生因為年齡與一般文友懸殊而不以為忤心態,於是也坦然由之,用不著更正。
記得2011那年,由林曉東文友組織的詩友團一行10多人,前往中國青島大學參加東南亞詩人大會,抵埗時,咱們獲得主辦單位派來接應的年輕人在機場出口處開始,一直很客氣地管我們每一位都喚作老師!無可置疑,他們全是青島大學的學生,難道自己就是教授了?慚愧,答案當然不!難道自己要更正:我不是你老師嗎?似乎也不可能吧!
由那時候開始,我就體會到:中國的年輕輩隨便叫別人老師,顯然就像稱呼先生一樣,與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扯不上半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