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工人月开幕 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陈红河副总理视察 500 千伏电线第3段进度 东海禁渔令违反越南主权 广宁省工时最长 人均收入却处于偏高 数字化转型有助减少烦扰民众及企业 大力推进肃贪反腐与自我检讨工作 零售业频推促销活动 “绿色”物流行程:任重而道远 释放私人投资资源 实施核心任务以促进社经发展 数字化转型市场尚可强劲发展 2024 年东盟未来论坛分享有关东盟未来愿景的新创意 Horasis中国论坛: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商机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体 越南国家品牌5年内增长102% 加强河南省与中国南宁市合作关係 越南成为新加坡最大大米供应国

胡同

編者按:胡同是中國北京市的名片之一,它成為瞭解北京必訪之處。狹窄、深邃的胡同都給任何來訪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今天小編謹向讀者介紹中國王朔關於胡同的文章,讓我們更瞭解胡同真實面目。
胡同
胡同 ảnh 1
我在北京的胡同區住了近10年,老實講胡同可沒給我留下什麼美好的記憶。

1970年我家從西郊搬到東城朝內北小街倉南胡同5號。那時我10歲。城裏隨處可見的赤貧現象令我感到觸目驚心。在此之前,“城裏”的概念對我前言就是“西單”“王府井”這樣的商業街。

我家住的那一帶俗稱“朝陽門城根兒”。那一帶的胡同大都是破破爛爛的房子,很少向世界標榜的那種規規矩矩的四合院。胡同裏的居民衣衫襤褸,面帶菜色。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副食店買肉的人群沒有買兩毛錢以上的,而且都要肥的。

我在東門倉小學上學時,每逢開學都是尷尬的日子。班裏很多同學都交不起兩塊五的學雜費。老師宣佈沒交學費的同學站起來,班裏就會呼啦啦站起一片,個個面有愧色。坐在我前面的一個男生,是我們班班長,學習一般,表現積極。他父親是個木匠,一個月掙35元錢(人民幣,下同),而他家7口人,平均每人月生活費只5元錢。當時北京所謂貧困線是人均每月12元。我去過他家,一間屋半間炕,他媽懷裏還奶著孩子,惡聲惡氣地罵人,整個一幅舊社會的生活寫真。所以這位“班長”在班裏威信掃地。

住在胡同裏的同學家裏大都生活困難,三代同堂,沒有衛生設備,一個大雜院只有一個自來水龍頭。房間裏是泥地,鋪紅磚就算奢侈的了。

70年代是暴雨傾盆的年代,北京城西高東低。每逢雨季,大雨便會泡塌一些房子,我上學路過這些倒了山牆的房子,看到牆的斷面竟無一塊整磚,都是半拉碎磚和泥砌的。1976年大地震北京塌了幾萬間房,百分之百是胡同裏的房子。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有什麼快樂可言?胡同裏天天打架、駡街。大姑娘小媳婦橫立街頭拍腿大罵,污言穢語滔滔不絕。赤膊小子玩交練拳,上學時書包裏也裝著菜刀,動輒板磚橫飛,刀棍加身。毫不誇張地說,那一帶每條胡同的每座街門裏都有服刑的半大小子。據說“朝陽門城根兒”解放前就是治安重點區,可說是有著“光榮傳統”。很多同學從他爸爸起就是“頑主”,玩了幾十年。一打架全家出動,當媽的在家烙餅、煮紅皮雞蛋。

這樣的胡同大概也就在路過的洋人、悲天憫人的文化閑漢眼中有一種文化味道。天知道有幾個北京人是打大宅門裏出身的。咱別給世界一誤會,好像咱北京人過去住得有多麼講究、多麼趣味盎然。反正對我來說,滿北京城的胡同都推平了我也不覺得可惜了的。
住一輩子監獄的人回憶監獄生活也少不了廉價溫馨,你不能真覺得監獄生活是人過的日子。獄卒的回憶更不算數◆
(據北京文藝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