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塞給我們的書種類並不多,童年的鄉村是鮮有課外讀物的。而我家僅有的幾本書,也是做教師的父親想方設法淘回來的。我剛上小學的時候,母親夏天給我讀的書只有那本《安徒生童話》,想來我也是極喜歡讀書的孩子,要不然也不可能翻來覆去地把一本書讀得津津有味。《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海的女兒》……,在讀這些故事的時候,我總是出奇的安靜,隨著故事的悲喜情節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喜歡讀書的母親總說我讀書時是個傻孩子。
再長大一點,我有自己的選擇了,熱極了的時候就讀哥哥的課本,還專挑清涼詩意的文章來讀,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讀書讀到妙處,渾身上下清清爽爽地舒坦,小小的心裏有一條潺潺的清溪流淌,手裏的蒲扇自然也不用搖了。
我讀初一的那年暑假,在城裏讀高一的哥哥帶給我一本高爾基的《童年》,如獲至寶的我完全忘了汗流浹背的暑熱,一顆心完全掉進了小阿廖沙的悲慘世界裏,那個貪婪吝嗇而又專橫殘暴的外祖父讓我憤恨,那個寬厚善良熱愛生活的外祖母和勤勞淳樸能幹的小茨岡,還有正直善良的老工人格里戈里……又讓我的心情趨於緩和,我熱愛著他們的同時,也非常欽佩不幸又堅強的小阿廖沙。這本《童年》,我讀了整整一個暑假,一共讀了多少遍我根本也不知道,反正那個夏天,小阿廖沙佔據了我的整個思維空間,我不覺得熱,更沒有覺得無聊,《童年》讓我的整個暑假生活過得很有意義。
有一次去村南的麥田裏收麥子,熱的汗流浹背的我對正在裝車的哥哥說:“來段涼快的文字消消暑行不?”在城裏讀高中的哥哥普通話比我標準,他抑揚頓挫地背誦起了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在他氣喘吁吁還不失聲情並茂地朗讀聲裏,兩手忙著捆麥子的我腦海裏想像著大雪下了三日的厚度,想像著湖面上散碎而晶瑩的冰花,自覺腳底有涼氣慢慢滋生出來,連黑色的仁丹丸都不用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