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拍棒
現今人手一枝、旅遊必備的拍照神器“自拍棒”,早在1980年代已經問世,當時由日本人申請專利的名稱為“延伸棒”,但卻不受歡迎,被視為是“多此一舉”的發明,直到智能型照相手機普及後,才又獲得大眾青睞,命運真奇妙啊!
現今人手一枝、旅遊必備的拍照神器“自拍棒”,早在1980年代已經問世,當時由日本人申請專利的名稱為“延伸棒”,但卻不受歡迎,被視為是“多此一舉”的發明,直到智能型照相手機普及後,才又獲得大眾青睞,命運真奇妙啊!
2. 卡拉OK
日本人發明的娛樂產業多不勝數,最有特色的一項當屬“卡拉OK”,這種會讓你在朋友、同事面前丟臉的娛樂活動,最早是在1971年於日本問世。卡拉OK的發明者井上大佑曾被《時代》雜誌選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亞洲人之一”,不過他沒有申請專利,所以沒有因為這個發明而致富。(多麼可惜!)
卡拉OK。(圖源:互聯網)
3. 表情符號 2015年,牛津字典選出的“年度字彙”不是任何語言的單字,而是一個“笑中帶淚”的表情符號,表情符號最早出現於1990年代晚期,日本出產的手機內建簡單表情符號,一開始不是讓人們打字時使用的,是為了讓還在使用“BB Call”的人可以快速瞭解內容。現在,這些小小的、簡單明瞭的表情符號,已是現在網絡使用者必備的溝通方式之一!
表情符號。(圖源:互聯網)
4. 車用導航 1981年,本田推出史上第一台車用導航系統,不過當時不是依靠衛星而是內建地圖,需要導航的人必須先輸入起點、終點和行車距離,導航才能安全帶你到達目的地。
豐田卡羅拉。(圖源:互聯網)
5. 新幹線/高速列車 又稱子彈列車的新幹線,時速高達400公里,1964年,東京至大阪第一條新幹線開始通車,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列車,也是至今世界上行駛距離最長的列車。
高速列車。(圖源:互聯網)
6. 口袋計算機 世界上第一款可以一手掌握的計算機是由日本Canon公司於1970年推出,內建電池與熒幕,讓人可以隨時計算數字,無須被笨重的計算機綁在桌子前。
口袋計算機。(圖源:互聯網)
7. LED燈 1990年代,日本科學家天野浩與赤崎勇、中村修二,用半導體成功製造出能夠發出藍色光的LED燈,具有效率高、壽命長、不易破損、反應速度快、可靠性高等優點。除了照明,電視、電腦、手機等熒幕也都拜LED燈所賜,能大幅降低電力需求。3位科學家也在2014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LED燈。(圖源:互聯網)
8. 隨身聽 同樣是索尼的產品,“隨身聽”(Walkman)比電玩更厲害的是,它完全改變了人類收聽音樂的習慣,人們可以在移動中享受音樂,無須被龐大的音響綁住,索尼在1979年推出隨身聽後,Walkman迅速成為所有類似產品的代名詞,無論是卡帶、CD還是MP3都可被稱為隨身聽。
隨身聽。(圖源:互聯網)
9. 電鍋 是的,媽媽的料理寶物“電鍋”,也是日本公司率先推出!1955年,東芝(Toshiba)推出第一個煮飯用的電鍋,利用蒸氣迅速煮成米飯,加上自動停止加熱裝置,靠著挨家挨戶推銷的方式,在一個月內就賣出20萬個!
電鍋 。(圖源:互聯網)
10. 數獨 數獨(Sudoku)是一種數字填充遊戲,玩家須以數字填進每一格,每行、每列和每個宮(即3x3格)都包含1至9所有數字。數獨的概念最早由法國數學家提出,但1980年代日本公司Nikoli將其命名為“數獨”並發揚光大,亞洲、歐美都開始大大風行,各地都出現數獨協會。數獨可以在書本、報章、電腦或手機上解謎,是許多人喜愛的休閒智力遊戲。
數獨。(圖源:互聯網)
11. 家用錄影系統 家用錄影系統(VHS)於1976年問世,由日本JVC公司開發,起初是為了讓人們可以錄下喜愛的電視節目並反覆播放。VHS曾與索尼公司的Betamax激烈競爭,最後以超常錄影時間和高效率的快轉/倒帶功能勝出,成為家用錄影機的標準格式。VHS最後不敵VCD、DVD等體積更小、畫質和容量都遠遠更優質的錄影方式給淘汰。
家用錄影系統。(圖源:互聯網)
12. 3D列印機 近年十分風行的“3D列印”過去被稱為加法製造、積層製造,利用層層疊加原物料,製造出三維的立體模型。1981年,名古屋市科學家小玉秀男發明了兩種製造三維模型的方法,起初主要應用在金屬加工過程,而且僅僅只是製造產品流程的一小步。邁入21世紀後,隨著技術進步、成本降低,逐漸演變成普羅大眾也可負擔的機器,讓每個人都化身“自造者”◆
3D列印機。(圖源:互聯網)